第1244章 势在必行(1 / 2)
王茂如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信仰,他们在自动地开始造神,甚至不需要王茂如早期主动造神宣传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如今人们自发地认为,他就是那样的神。
如果不是,他们就要制造他是。
王茂如心中清楚一切,明白一切,当有人把自己当做神的时候,正代表者大家逐渐开始失去思考能力的时候。可被崇拜的诱惑,又让他沉迷其中——尽管王茂如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切开始变得糟糕。
在送走了四人之后,王茂如思考起来,并且准备动笔。此时总统府秘书长乘坐汽车从下午到现在终于赶到了定县保定陆军士官学院。王茂如问他有没有吃饭,张奎安说来时候匆匆,滴水未沾。王茂如让人准备酒菜,他准备将自己的打算与张奎安说一下。
菜是两荤两素,素材是花生米和溜白菜,肉菜是酱狗肉和红烧肉,酒是定县本地出产的自酿高粱酒,店老板半夜得知大总统想要喝自己家的酒,顿时高兴地再也睡不着了,连夜制作了一片横幅说:“尚武夜敲门,只因张家酒”。
张奎安一面吃着一面说起如今国会里面的事情来,学生们的绝世行为已经过去一天了,夜里的北京冷得够呛,国会议员们唯恐他们生病极力劝说他们回家,大部分都回去了,少部分留下来继续坚持,他们被议员们带到国会大厅取暖,但是拒不接受食物。
王茂如苦笑道:“何苦。”
张奎安又说国会的态度,根据参议长师少阳和众议长刘恩格的汇报,青促会议员此时转变了态度,纷纷支持更换国名、树立王茂如为开国领袖的议案。国会之中的第一大当复兴党此时也犹豫起来,有半数人支持,另外一半的人选择了沉默,而国会第三大党派进步党此时也保持了沉默。
梁启超作为众议院次长坚决反对,可是支持他的进步党却和他唱了反调,恐怕进步党即将决裂在即。
王茂如听了之后长叹一声,微微小酌一口,道:“定国,你觉得呢?”
张奎安说:“大总统阁下,如果更改国名不会让中国乱起来,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仅仅是一个名字罢了,大不了我们以后不叫中国人,叫华国人,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还是我们。”
王茂如笑道:“你觉得没什么不同,但是有些人不一样。”
张奎安笑道:“融合五族为华族这种极难的事儿已经被办成了,只是改国家的名字,又有什么办不成的呢?”他看看王茂如的眼睛,见到他正在盯着这间办公室对面一排画像,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孙立文、王茂如自己,这一排都是民国大总统画像,他猜到了王茂如的顾忌,又道:“他们没有给中国留下好名声,您不必估计到他们,中华民国是在您的一步一步带领之下扭转了国家命运,您有这个权力享受。”
王茂如让张奎安代自己写一篇支持国会的社论,这篇文章既要安抚学生们,又要支持国会议员们,可以说是和稀泥的文章,目的就是让不冷静的人们冷静,让议员们不要因为学生们的不冷静而做出激进的反应。但是现在议员们的观点也逐渐开始附和学生们了,毕竟除了参议员是各省推荐,众议院可都是被民选选出来的,明年总统竞选年之前,各省众议院要首先重选,毕竟由于国家人口数量变化,一百万选一的众议员数量也在变化。尤其是在这几年之中,津门州、淞沪州、长吉州、嘉陵州四个直属州成立,造成现阶段的议员数量与国情不服。
既然要重新改选国会议员,议员们也逐渐意识到争取民众选票的重要性了,所以尽管学生们的观点激进,议员们也不敢公然拒绝。
国会之中也在激烈争论,到底要不要更改国名,树立王茂如作为开国领袖。原本中国开国的功勋有两位,一位是袁世凯,一位是孙立文,这两位的意见很有必要,一切国情的发展都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但是如今孙立文病重之中,袁世凯早已经去世,两位的意见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反倒是王茂如如日中天,四十二岁的年纪正当旭日恒空。
讨论在继续,但重心却在悄然转变,从是否应该更改国名到什么时候更改,是否应该这么急切,更改国名叫什么,中国的政体需不需要大的变动。
参议长师少阳尽管是王茂如的铁杆战友,但是他也是整个国家的参议院议长,被书写进入历史的人物,在重大决定的时候,不得不慎重慎重再慎重,而且此时王茂如没有做出明确指示,他也在犹豫。
当夜,疲惫不堪的师少阳回到家中,打开门之后见到两个上中学的儿子和一个上高小的女儿正在穿着厚厚的衣服准备出去,师少阳的夫人拦在门口不让他们走。
师少阳有些疑惑道:“你们在做什么?”
“父亲,我们要去国会前英雄广场支持师哥师姐们。”师少阳长子师韵晟道。
次子师韵冕也叫道:“父亲,你们国会一天不批准支持大总统,我们一天不回来。”
师少阳先是哭笑不得,随后吼叫道:“都给我回去!”
“偏不。”最小的女儿师紫苏立即说,“爸爸,我们干的可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