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打了扔出去(2 / 3)
野猪皮在建州起兵反明,边报入京,因兵部尚书兵部侍郎的位置都空着,没人管事,第二年这个消息才传进紫禁城。
赵谦递交了辞呈,就让人抬到马车上,急冲冲地溜出京师。马车走到菜市口的时候,突然慢了下来。
“怎么慢下来了?”赵谦问。
王福答:“百姓在围观行刑,要杀一百多口。”
赵谦惊道:“谁获罪了?”
“听说是兵部侍郎,被满门抄斩了。”
“走快些。”
因为赵谦是罢官的官员,功名还在,就必须回祖籍,不然是犯法的。赵谦只得回长安老家,要是按照他的喜好,他宁肯去杭州。
到长安的时候,已是崇祯六年八月,数月之间,朝廷又发生了不少事,不过赵谦是管不着了,杨嗣昌再一次下台,不过没有被罢官,重新去了翰林院修编实录,因为皇上实在找不到把假事描述得有理有据的人才。
走过广济街时,赵谦在以前住过的院子前面停了下来,对王福说道:“咱们就住这里了。”
王福为难道:“可是这里已经住了人。”
“你去,买下来,二至十倍的价钱都行……如果超过十倍,就算了。钟鼓楼就在边上,敲起来睡不着觉,这地儿也不是多好。”
很快,王福便以原价八成的价格买下了院子。赵谦不得不再次感叹,王福是越来越会当家了。不禁好奇地问道:“你是如何办到的?”
“老奴这里有许多兵部的东西……老奴说流寇要打长安了,大人临时征用这所民房,因为是官用,所以半价买。主人不愿意,老奴说不愿意一分也没有。最后才谈妥,原价八成价钱。”
赵谦:“……”
别人搬家还需要时间,赵谦道:“先回黄花村看看我大伯。”
在路上走了两个月,这时赵谦屁股上的伤已经养好,只是留下了疤痕,不过他不是女人,倒也无妨。
王福在车上叹道:“真是奇怪啊,长安的官员竟无一人迎接东家。”
马车走过咸阳街时,赵谦撩开车帘看了那家官妓“眠月楼”,生意照样火红。杭州也一家官妓,也叫眠月楼,在西湖湖畔。
这时,赵谦听见有人喊“堂弟”,转过目光,看见一个猥琐男,穿着庸俗的绸缎衣服,却戴着一顶毡帽,立即想起来,这人和赵财有些相像。
“二哥?”
赵财奔了过来,亲热道:“果然是堂弟,几年你也不回来看看。”
“上车来说话。”赵谦看了一眼眠月楼,又瞧了一眼赵财这幅财主样,显然是来嫖妓的,“公务繁忙,不好抽出时间来。大伯还好么?”
“俺爹啊,活得好好的,在家享福。”
赵谦见赵财一身宝气样,显然是发财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根本不用赵谦过问,亲戚自然有门道。(注:宝气是川话。)
赵财一脸热乎劲:“嘿呀,俺赵家可是祖坟上冒了烟,有堂弟这么个好兄弟,堂弟不知道,就是城里的知府大人,见了俺,也是客客气气的,方圆之内,百姓都仰仗咱们赵家,俺爹成了村里的乡老,大伙有个啥事,都是找俺爹……”
赵谦道:“那咱们家定是搬了地方吧?”
“早不住黄花村了,那年罗财主的庄园被官府收了,第二年,知府找着俺爹,就把罗财主家的东西都给俺们了,哈呀,兄弟在长安可是听了不少堂弟的事儿,什么什么捉了高吉祥啊,什么……哎呀,全是大胜仗,别提多有劲,茶馆里说书的,也说堂弟的事儿,是什么……对,桃源三结义,精忠报国……”
“呵呵,改天得去茶馆听听这一出,看编得有水平没有。”
一行人一边说话,走到长安近郊的庄园,赵财一进门便喊叫道:“爹,大哥,看谁回来了,爹……”
“嚷嚷啥,嚷嚷啥?把老子的鸟儿吓着了,哎哟,我的宝贝……赵谦!”
赵谦看了一眼赵家大爷,忙跪倒道:“侄儿不孝,现在才回来看您老,您老身体安好。”
这上下辈份尊卑,在古代是很讲究的,除非你是做了皇帝,不然就得给长辈下跪。
赵大爷看起来比以前胖了不少,养得富富太太的,“好好。”赵大爷扶起赵谦,“伯父知道贤侄衙门里事儿多,不过孝心还是有的,每年清明,也托付了长安城里当官儿的下来扫墓,不错不错……来,屋里边说话去。”
赵谦完全忘了扫墓这档子事,因为在明代的父母,又不是他的亲父母,再说早死了,连面也没见过,赵谦完全想不起来。倒是这些地方官员想得周到,也有可能是韩佐信办的。
“大娘安好?”
“两年前死了,唉,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你大娘命不好,没享足福。”赵大爷看了一眼赵谦身后的人,说道,“二妹呢?”
“在杭州,嫁人了,因路途遥远,侄儿就为她作主了。”
赵大爷面有不快:“这样的事儿,怎么连信儿也不报一个。”
几人一起走过月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