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火烧(1 / 4)
乌林水寨。
袁尚也在跟一众文武商议部署防务,蔡瑁小心奕奕地汇报水寨跟水军的情况,上次若不是袁尚派有另一支船队策应,蔡瑁必定败得很惨。而且有了甘宁的巴蜀水军,蔡瑁张允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报!南岸有人来归降,自称是郭军师和刘军师的旧识。”传令官禀报道。
“哦!”袁尚好奇起来,立即让兵卒将人带上。
过了一阵,一个三十年纪的青年文士被带上,在众人目光下他显得神情自若,一派潇洒淡定。
“颍川人徐庶,见过大将军!”那个青年文士行礼道。
“徐庶!”袁尚一阵惊讶。
徐庶又看向了一旁的郭嘉跟刘晔,“奉孝兄,子扬兄,经年未见,两位如今官居显赫呀!”
刘晔只是微微颔首,郭嘉则笑了起来:“元直兄这些年去了哪里?你不早来找我,否则早将你举荐给大将军。”
徐庶摇摇头,“君之才更胜我百倍,而且在座的诸位也都是才智高绝之士,庶一介寒门子弟怎敢贪图高位。”
“那你这番北上所谓何事?”郭嘉问道。
“庶之母在襄阳被大将军俘获,我又见孙刘两家气数已尽,于是面见大将军,请求让在下带老母还乡,好侍奉她终老。”徐庶答道。
“徐元直不仅深明大义辨别是非,还是个孝子。”袁尚对旁边的众人说道。
有了袁尚发话,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如今是重振社稷之时,正需要像元直这样忠孝的贤才,你回乡耕作就是埋没了,我岂能让国家损失如此人才!”袁尚说道。
“大将军不计较我错投叛逆已经是宽仁,何敢再有奢求。”徐庶答道。
袁尚摆摆手,“你就在做我府中舍人,等征讨完南方,回到东都洛阳再行安排!”
“这个……”徐庶一阵迟疑。
“元直兄,大将军一番好意,你莫要推辞!”郭嘉劝道。
“在下只求得到一份俸禄赡养老母,并非贪图官位。”徐庶半推半就道。
袁尚笑了笑,让人给他赐座。就在这时,近卫将随军到达乌林的张仲景带到大营。
“仲景先生快请坐,军中兵卒没有异常吧?”袁尚招呼道。
张仲景没有坐下,而是答道:“没有出现伤寒疫情,只是个别兵卒染上风寒,不过需要囤积大量的药物,否则今后两个月隆冬到来,就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疫疾。”
“我已经让田丰、吕旷吕翔他们,将药材当做急需的军需品筹备。”袁尚答道。
张机点点头,不无担忧道:“军中青州军和冀州军兵卒不习惯江水气候,他们又在船上操练,晕船等症状多有发生,我怕疫疾会从这部分兵卒中间发生。”
“主意将染病的兵卒隔离就是,操练不能停止!”袁尚吩咐道。
“大将军,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徐庶说道。
“先生尽管讲来,我最乐于大伙各抒己见。”袁尚说道。
徐庶站起身,拱手道:“北人多不习乘舟船,如此大军在江水作战发挥不出战力,如果能克服这种缺陷,那么区区江水就阻挡不了大将军的兵马了。”
“可是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一下适应呀,不如也不用日夜不停地操练,以期让他们尽早习惯。”袁尚说道。
“徐某倒有个方法能让大军立即适应颠簸。”徐庶说着走到大帐中央,比划道:“如果是一支舟船,当然容易被波浪颠簸,但是只要十艘、二十艘甚至更多的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上面再铺上木板,那样舟船就会变成巨大的江上浮桥,不仅兵卒可以在上面行走如平地,还可以通行战马。”
“妙啊,那样咱们的骑兵也可以开上去了,如果一下开到南岸,岂不是能让大批兵卒登岸!”颜良说道。
一众文武各自思考了一阵,都纷纷称赞。
“如此将战船连起来,是如履平地,但是也难以一下分开,变得十分不灵活!”甘宁说道,他也精于水战,一下就看出这种方法的利弊。
徐庶摇摇头,“大将军的兵马人多,将优势兵马集结起来,东吴水军的艨艟斗舰甚至楼船都难以抗衡,而艨艟虽然灵活,但在这么个庞然大物面前,犹如蝼蚁撼树,不值一提。”
“如果东吴军用火攻怎么办,那么多舟船可不能一下散开呀!”贾诩问道。
徐庶笑了笑,“如今正值初冬,吹的尽是西北风,要用火攻也是大将军火烧赤壁。”
“好,好一个火烧赤壁!”袁尚笑着点头,“元直先生当真是上天派来助我破敌的。”
“可是这……”贾诩想反驳,又一时找不出理由,因为他也是北方人,对于江水地区气候地理一知半解。
“就那么定了,兴霸还有蔡瑁将军,你们立即着手准备,一月之内将所有战船联结起来,一月之后我要攻下赤壁!”袁尚吩咐道。
“喏!”众人纷纷领命。
“元直先生献策有功,我该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