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庙算(1 / 4)
“我决定,来年发兵征讨曹操!”袁尚的声音在议事堂上回响着。
大堂上一时静的可闻铁针落地声,大多的幕僚都吃惊于袁尚如此快讨伐曹操,因为三年修养还剩下一年的时间。只有郭嘉、贾诩、刘晔这三个真正的近臣,才对袁尚的心思有更深的了解。
“大将军不是定了三年修养之策吗,为何如此急于出兵?”荀谌难得地率先问道,只要战事一起,最关心的就是他们这些大地主门阀,而且上次大战借出的粮食,袁家现在也还没有还。
“此一时彼一时,军略向来都是要随机应变,那时是因为四州之地疲惫。而这两年来兵民屯田,使库府囤积了不少粮秣钱帛。反观曹操,他东征西讨,使得兵卒疲惫,存粮不多。要是再修养一两年,曹操可从南阳、汝南、徐州之地取得大量钱粮物资,那么我军在持续作战上,就不占优势。”袁尚答道。
“友若先生当知道,我军攻取兖州,需要从青州、冀州调运粮草辎重深入河南,若是给曹操也积攒了大量粮秣,那我河北用几年囤积再多粮食也占据不了优势。我河北此时不是鼎盛,但此时却是曹操最虚弱之时!”郭图立即接口答道,唯恐被人抢先了。
其实郭图这也是顺着袁尚的意思去说,不过经他之口更加重申了强弱之对比,此举也博得袁尚认同。
“大将军定下的修养与疲敌之策尚未完全达到,曹操虽然四处用兵,却未必见得疲惫,此时出征实在是胜负未知。”田丰担忧道,在他看来出兵要求稳妥周全,应当以绝对之优势,如泰山压顶般一举灭敌。
袁尚皱了皱眉,“元皓先生应当知道,所谓‘军势’乃是可以创造的,能把握战机之将尚且能以弱胜强,但你所求的绝对优势实在不易达到。”
“其实我军已经占据了优势,古人云: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请问敌我两军主孰有道?”郭嘉问道。
“大将军治下政令清明,士民拥戴,当然是我军有道。”郭图答道。
对于郭图的这个马屁,郭嘉无奈地笑了笑,“将孰有能?”
许攸看郭图又想迎合,赶紧说道:“我河北名将如云,颜良、文丑、许褚、典韦都是万人之敌,鞠义、黄忠、张辽都是独当一面之帅才,更兼有高览、韩猛、徐晃等人为大将,试问天下间何有如此英才。”
“那天地孰得?”郭嘉问道。
“大将军手上有汉帝密诏,兖州被冀州、青州两面合围,当然是我军占据地利天时。”郭图答道。
郭嘉再问道:“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河朔、青州皆出精兵,更有乌桓突骑为我爪牙,大将军治军赏罚分明,这都是显而易见之事。”许攸说道。
袁尚被他们一问一答弄得一愣一愣,心想原来那些所谓庙算就是如此放大自己,而寻找地方弱点。
“此时却是曹操最虚弱之时。”沮授点头认同,“只是不知四周库府的存粮能够供给多少大军之用。”
仓曹长吏是钟繇,他赶紧起身答道:“幽州产粮已经恢复不少,但因供给乌桓内迁人丁,这两年来存粮不多。并州只有上党、太原产粮较多,囤积起来的粮食有一些。河东是司隶产粮大郡,汾水一带产粮颇为可观。两年间,冀州恢复正常租调,已经达到了中平年间的状况,是我军最主要的产粮地。”
说着,钟繇总结道:“此三州之粮可供给十五万大军半年之需。”
听到这里,众人不住点头,如此状况还算可观,但他们不知道钟繇统算的还是很保守。
“青州那里又如何?”袁尚关心道,那里可是他最初的根基,这些年来没有少花心思。
“青州户籍殷实,这些年来广开水利,比之冀州不逞多让。”钟繇不无感叹道:“青州库府所存钱粮,可供十万大军一年之需!”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是哗然,青州一州之地,竟然囤积的钱粮堪比两年间三州总和。他们大多是冀州旧臣,当然不清楚青州的状况,从袁尚占据青州后,就不断迁徙人口,而且这些人口绝大多是屯田户,加上兼职务农的青州预备兵,官家收上来的粮食当然就多了。当年袁尚等人定下的,屯粮五年出十万青州兵的计划,如今已经实现了。
“如此说来,我军屯粮可供二十万大军大半年所需,而曹操任凭他两州之地再富庶,也不过能供给十万人一季之用,诸位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袁尚问道。
其实袁尚自己知道,曹操肯定不会傻得跟他拼消耗,曹操必求速战,而自己优势就在物资丰足,这一点就是先机,他可以选择的战法多了起来。
众人对望了一会,也就不再这上面讨论。
“我军可调动的兵卒,公与先生你与大伙说一下。”袁尚吩咐道。
沮授躬身施礼,然后道:“因为两年前裁撤了不少兵卒,除去各地必要的守军,三州之地如今能征集起十四万兵卒,其中骑兵可达两万。乌桓三个部落还可征发三万的突骑。至于青州,如大将军说的,可有十万精兵。”
沮授没有说的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