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放弃(3 / 3)
都是未知,更何况是一两千骑兵。
“嗯,是我思量不周密,此事容稍后再议吧。”杨彪说道。他其实就是要袁尚表个态,要是袁尚真的留下一大支兵马他反而生疑。
好不容易结束了会谈,袁尚出到宅院外头。许褚等人立即拱卫在他身旁。
王越这时也靠了上来,“三公子,在下有职务在身,不能跟你去叙旧了。”
“不碍事,等师父你不当职时可来营中找我。”袁尚说道,在他看来王越显然混得并不如意,虽然做了刘协的亲卫,但也还是个小头目而已,他始终还是没有融进那个上层圈子。
“三公子,在下是有事相求的。”王越说道。
“师父尽管说来就是,前次我派往长安的人手还多亏你给他们提供消息。只要我能做得来必定全力以赴。”
王越长长叹了一口气,“正如当年公子所言,我在这里也过得不怎么顺意,那些王公大臣们没有几个是能正眼瞧我的。但我受陛下大恩是一定要护卫陛下身旁的,只是我那几个弟子,特别是最有天分的史阿,我不愿他们像我一样在这遭白眼。”
“师父是要我举荐他们吗?”袁尚问道。
“唉,谈何容易啊!”王越言语中充满无奈,“我是要他们跟随公子干一番事业,将来也好凭着军功封官拜爵。”
袁尚心中高兴,这等于平白给他人手,但是他还是表现得犹豫,“跟我的话少不得上沙场,而且不必在陛下这里荣耀。”
“他们在这干一辈子不过个百人将,可公子是个爱才之人,他们在公子手下必能发挥他们所学。”王越诚挚地说道,他对那些弟子还是很关心的。
“我定会让他们发挥所长的,师父放心!”袁尚不再迟疑,立即答应下来。
王越再次谢过,然后说等稍后些就让他们到袁尚营里。
袁尚辞别王越正要回营,可在大臣们营帐边一个人引起他注意。那是个相貌清奇的中年文士,他半蹲地上,用一根树枝在薄沙中缓缓地习书。
袁尚让众人守在一旁,他走上前去待那个中年文士停下后叹息道:“元常先生习得好一手‘史晨’可惜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在薄沙中习字的正是钟繇,他站起身来问道:“临淄侯且说说何为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两人在朝会上见过,虽然没有说上话却也认得对方。要是旁人说这话钟繇可能不屑一顾,但对方是蔡邕的徒弟,还有大汉才子之称的袁尚,如此他倒想听听袁尚有什么说辞。
袁尚笑了笑,“虽然是在沙土中书写,但还是可以看出先生过于模仿碑刻的刀斧痕迹,岂不知书之一道最重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才能创出佳作。”
钟繇皱眉苦想一阵,突然大笑道:“好一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不愧是蔡先生的高足。你且跟我去瞧瞧墨迹本,看能找出什么弊病来,我说怎么老不满意,原来是走错了路子。”
“实在抱歉,在下营中还有军务要处理,先生要是有空晚间可来我营中一叙,咱俩可以交流交流习书的心得。”袁尚推辞道。他成功吊起钟繇的书瘾,索性让钟繇自己送上门来。
钟繇嗜书成瘾实在忍不住,但对方虽然年轻可身份显贵,他只能答应晚间去拜访请教。
同时,在城南的曹操军营地中也举行着一场宴会。
张扬被曹操请到营地里,作陪的还有曹操随军带来的荀攸、程昱两个谋士。而跟随张扬前来的还有彪悍阴沉的吕布。
曹操对张扬、吕布两人十分亲热,不住招呼着他们宴饮。张扬跟曹操是旧识,他曹操、袁绍两人交情都不错。
等吃喝得差不多了,曹操问道:“稚叔,你看陛下移驾邺城一事怎么样?”
张扬直摇头,“虽然咱们三人都是旧识好友,但不是我说,本初这人好大喜功且容易得意忘形,要是将陛下交给他保不定会出现独断朝政那样的事情。”
“那稚叔是不同意陛下移驾邺城了?”曹操亲自给张扬添上酒。
“那是肯定的,许县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孟德你也一向尽心为朝廷,有你拱卫着陛下那时最好不过。等司隶恢复元气后再让陛下回归洛阳,如此你就是社稷的大功臣啊!”
“我也正有此意,但还要稚叔你帮忙。”曹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