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南下(3 / 4)
。
沮授仔细看了会,说道:“这当真是天子诏书,做不得假。”
郭图冷笑一声,“暂且不说真假,这诏书上面让咱们联合公孙瓒、刘虞、曹操、袁术、陶谦等人再组联军。眼下可好,刘伯安死了,公孙瓒、袁公路又是咱死敌,怎么去联盟?”
“朝廷久经战乱,汉室衰弱,正是我等匡扶社稷之机,不过眼下强敌环绕,我军当迅速平了强敌,再抽出兵力西进讨伐反贼,应圣驾于冀州。”沮授说道。
袁尚心中一动,可以将天子挟持,那可是占据了大义,号令诸侯,征召人才也名正言顺。可是袁绍显然对此事并不关心,他对献帝正统的地位还没有承认,还谈何去救驾?
“此事待夺回魏郡再议。”袁绍一挥手,又问道:“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打公孙瓒还是打张燕?”
对于战略大局的筹划,沮授早心中有数,他说道:“公则已经联络上乌桓大人,刘伯安的旧部也正在召集人马反抗公孙瓒,但要调集好这三方人马,不是一日两日能做到的,最好相约明年开春后一齐合击公孙瓒。”
许攸赞同道:“眼下张燕在魏郡十分猖獗,三公子的青州兵也快北上了,当一举歼灭了张燕,除去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对付我军大敌公孙瓒。”
对于袭取了自己老巢的张燕,袁绍早就恨之入骨,恨不能挫骨扬灰,除之后快。许攸、沮授两人的提议袁绍立马答应下来。
沮授摊开行军图,指着说:“公孙瓒吞下广阳郡,但诸如渔阳、右北平、代郡、上谷等地多刘伯安旧部,非他一时能收为己用,所以倒不怕他倾力南下。主公可留下鞠义将军统领河间、中山两郡军务,防范公孙瓒。”
袁绍对鞠义问道:“将军可愿接下此重任?”
鞠义拱手领命,“诺,末将领命。只是还要留下一万步卒防守各要地才是,粮秣的储备也不能少,要够到明年开春时用度。”
袁绍知道现在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你可以在中山、河间两地征召豪杰乡勇,我让他们将郡县里粮仓储粮取出调拨给你。”
“鞠义将军你劳苦功高,待平了公孙瓒定要另行封赏。现今你先在河间选百亩田地做食邑可好?”
“那么谢过主公了。”鞠义退回旁边。
袁尚在一旁却心中暗叹,袁绍纵容部将亲属大肆侵占田地,收流民和无地乡民为佃户,这些亲属在冀州势力大涨,但冀州的民生却是不如韩馥统治时期。如此下去人心尽失,怪不得官渡失利后,冀州多有叛变的郡县。
沮授本人多次劝谏过袁绍,建议施行修养利民政策,但都未被采纳。而此举大是得罪其他同僚,所以他不好再说什么。
“主公,攻张燕其实不难。”沮授侃侃而谈道:“此战也可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令在常山的文丑将军率部为左路,下赵国攻武安。在安平的大公子他们为中路军,攻曲梁、邯郸。主公可率剩余兵士为右路军,攻魏县。”
袁绍摇头,“如此分散兵力,还不如集中一处,捏成一个拳头,直击邺城。只要邺城夺回来,各地也会望风归附。”
沮授笑笑,“如果我军集中一处,张燕也会调回兵力固守邺城。而以邺城的坚固,强攻的话费时费力,我军伤亡不在少数,如何使得?”
“那分兵各处,逐地攻占,岂不是更费时费力?”郭图反驳道。
“此三路只是拖住张燕的疑兵,要迅雷不及掩耳地拿下邺城需要一支奇兵。”沮授指向了袁尚,“可让三公子所部青州兵即日起兵,沿黄河从黎阳北上,直插邺城背后,打他个出其不意!”
“此计甚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乃兵家之上策!”许攸附议道。
袁绍心动,但担忧道:“奇兵一策事关重大,显甫你可敢接令?”
袁尚转念一想,说道:“定当全力以赴,夺回邺城。只是休整后能北上的青州兵卒只有三万余人,我想让韩猛将军也一并相助。”
“正好,你二人齐心协力,弥补先前的过失。”袁绍答应到。
五日后,兖州东郡。
曹操将铠甲解下,在卞夫人侍候下正想躺到榻上,这时婢女禀报荀彧、荀攸、戏志才、程昱四人求见。
曹操不顾劳累,挥退婢女跟卞夫人,召来四位心腹谋士。
“主公,打扰您歇息实在深感歉意,只是北边有紧急军报。”程昱呈上急报文书。
曹操看了沉思许久,说道:“公孙瓒!公孙瓒也不是个省事的主呐!幽州突骑、鲜卑乌桓、刘虞旧部,这都快熬成一锅粥啰,便宜了他袁本初。”
“公孙瓒占了幽州,实力大涨,为何说便宜了袁绍?”程昱问道。
荀彧摇摇头,“仲德你只看到表象,刘虞多施恩惠,势力遍布幽州,广及辽西的胡地。他这么一去,你说公孙瓒能坐得稳吗?他空占幽州之地,然士民不能用,钱粮物资不能征,是何壮大?”
“文若说的没错,公孙瓒性情狭隘自用,嗜杀好战,又不能宽容待人。其只能凭着勇力辉煌一时,势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