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追击(4 / 6)
、家丁、亲兵、战兵和辅兵等级制的军队。”
当邓名对周开荒、李星汉他们提出这个理由后,他的卫士们也认为似乎可以一试,不过尽管如此,就算有军衔制度可以帮助明军降低混乱程度,并缩短收拢部队的所需的时间,这种长距离的诈败仍然凶险无比。
“第三,以往诈败行动一般只有统帅本人、还有不多的一些心腹知道,派去诱敌的饵兵要不人数很少,要不就是被当作弃子抛弃给敌军。但这次不同,我需要在座的诸君人人参与,不仅你们要参与到这个计划中,你们手下的军士也都要参与,要在战前尽可能地熟悉地理。因为保密的关系,我不能太早通知全军,但最后每个战兵和辅兵都要了解我军的计划,明白我军要如何争取胜利。”
以往这种诈败一般都不会通知每个小兵,但邓名认为如果士兵了解统帅的战略决心,对消除他们的惊慌情绪会很有利,也有助于诈败过程中建制和士气的维持。邓名宣布明军会从今天开始停止前进,从明天开始,军官分批化妆成侦察部队,带着军士前去熟悉地形,并进一步制定出更严密的诈败计划。
“最后还需要清军配合。”邓名告诉在座的军官们,接下来的几天为了掩护明军的真实意图,邓名会向清军反复挑战:“李国英肯定不会答应,等我们做好准备后,就让水师先撤离,同时放出我弃军潜逃的风声,全军由军官带领,以小建制按照预定路线和计划向二十里外的集结地点分散行军。李国英弃军潜逃过两次,赵良栋几天前刚逃过一次,既然他们都这么干过,那他们就多半认为天下人都会在不利的局面下做出类似的举动。所以我认为他们会配合我的,认为这是松山之战重演了,大军尽出,包抄堵截我军。”
※※※
松山、朱仙镇、郏县,这些近年来的著名大战都是军事训练课中反复提及的战例,在座的明军军官大都上了半年左右的文化课,对战斗的过程相当熟悉。
“和松山之战一样,我们的水师会在夜间突然撤离,然后各队举火离开营地。事出突然,李国英的胆子还未必有洪太那么大,他多半不敢立刻追击。但他迟早会感觉出不对,等天明后发现船只和我的旗号不见了,就会明白过来。这时他的侦骑也会向他报告,说撤出营地的我军全无旗号引导,建制溃散。”
邓名认为最迟到这时,李国英就会发动全军追击。而如果明军能够在清军抵达前恢复秩序,就赢得了一个局面有利的遭遇战机会。
“现在还不能对士兵们讲,不过迟早他们都会知道我们的军事计划。在撤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掉队,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明白,我们的胜利、全军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诱敌的成败,他们必须要尽可能久地保密。如果他们在被俘后主动向清军吐露了我们的军事计划,那就等于在谋杀他的同袍。”
向全军通报军事计划会有很大的好处,免得士兵真的以为邓名弃军潜逃了,以致军心溃散不可收拾。但这同样会给明军带来计划泄露的巨大风险。
两害相权取其轻,邓名还是决定在战前向士兵们通报真实意图,现在他说的话也是对在座军官们的警告:“在座的诸君,我知道你们都有朋友,都有绝对信得过的属下,但在我下令通报全军前,任何人都不能泄露计划,任何泄露都会增大我军失败的危险,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就是在谋杀我军的全体将士。”
把全部计划通报完毕,邓名给军官们一些时间思考,然后开始让他们提问题。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被提出来,若是邓名已经考虑过的,就拿出答案与大家分享;若是邓名还没有想好的,就让全体一起讨论。
有人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贵州的俘虏怎么办?”
没有人相信贵州的俘虏能够像舟山的义勇兵一样保守秘密。
“这就是我说暂时不能泄露计划的原因。”邓名答道。
但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部下们满意,迟早俘虏们都会知道。
“是的,当我军开始撤退的时候,这些贵州的百姓肯定会听到一些风声,就算士兵人人守口如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们也能看出一些异常。要是他们向清军报告,必然会引起李国英的警惕。”邓名对这种疑虑并不是没有预料,实际上他的卫士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俗话说,死人的嘴是最严的,如果我把这些贵州百姓都坑了,就不担心他们泄密了。”
有些浙江军官心里已经在转这个念头,但被邓名点破后,这些人就没有出声接话。
“幸好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水师把这一万贵州百姓都运走,我们的水师虽然运不走全部的军队,但是一万人还是挤得下的。”邓名对在座的军官们说道:“与其说这些贵州人是俘虏,我更愿意把他们视为被清军劫持的百姓,而我们至少现在还是军人,有时候,军人需要为百姓断后,需要留下和同袍同生共死,这样,当他退伍后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俸禄。”
“如果这样办的话。”又有一个军官说道:“若是李国英发现贵州百姓居然都没有逃回去向他投降,不会感到奇怪吗?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