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离朝(大结局)(2 / 7)
的样子,神册帝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愧疚。
他的两鬃之间,也已经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神册帝李泯也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初那个龙马精神,能挥手间便让天下风云涌动的盖世君王,他也是人,也有一天,终会苍老,那个昔日指点江山豪气大发誓言要一统天下重整朝纲的年轻帝王,在岁月的消磨中,也渐渐老了。
曾经一鼓作气灭掉四大世家之首的蒋家,再不顾群巨反对一意孤行的大力提升穆家,最后联合水家,中立苏家,全力打压琴家,让朝堂之上,昔日四大世家鼎立,左右朝纲的日子不再,那份魄力与勇气,如今已经只能放在心中慢慢回味,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朝堂国事,还有众皇子明中暗中不绝于途的夺嫡之争,他也感觉到了心焦力悴。
本来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真的是发自心底肺腑的欣赏,把他当成了辅国中兴的栋梁之材,一心想要把他培养成日后辅佐新君保他大唐基业千秋万世的不二之臣,不光是才华,更重要的是,他的手腕,狠,辣,大胆……
很多李泯其实早已知道的事,可是他已不敢再随便动手,他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老了,考虑的事情更多,朝堂之上,也更加追求稳定与平静,虽然明明有些知道不妥,养虎为患,可是他还是忍著,以防朝局波动,引发他国趁机捣乱,可是这个年轻人的到来,让他又看到了往昔的那个自己,一样的胆大心细,一样的无所畏惧,而这,正是朝堂之上那些畏首畏尾的股肱之臣,金紫大夫们,所最不具备的。
或许他们也同样有才,更有的德高望重,可是因为太多的顾虑,反而不及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大刀阔斧,而李泯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许许多多的人也没有想到,蒋琬竟然会在途中遇刺,同行的轻骑将军徐长卿更是身先死难,所有大臣都在叫嚣,那些刺客太猖狂了,应该制一制了,对于蒋琬没有完成任务便擅自回京,虽然于礼不符,神册帝也并不打算多有怪罪,他仍然要对蒋琬继续重用,并迅速的入主朝政中枢,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他不知道,也不敢等,每天听着底下所有人的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忽然觉得可笑和一阵苦涩,在当上皇帝之前,所有人都对这个位置心急手热,等到老了,才发现一切其实都没有自己原初想象的那般重要。
就算当上了皇帝,那又如何,难道有人真的能够活一万岁吗?到头来,其实还不是帝业王图,皆成大梦?
便连曾经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派出多少方士求医问药,寻找着海外的仙山宝岛,最后又剩下了什么?文治武功俱称鼎盛的汉武大帝,北击匈奴,南扩万疆,最后也不是难逃一死?
可是他也不想去取消这项传承千年的制度,不管万岁是如何的虚假,朝官知道,每一朝的帝王都知道,可是他们却需要这样的一个精神麻醉,江山日幕,老年人更喜欢沉缅于往事,有的时候,他也会在疲倦之余,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皇宫之中,想象些往日的辉煌,沉浸在千世万世基业永固江山流传的美梦当中,看着那些人前人后趾高气扬的大臣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却只有一个个跪在自己面前山呼万岁,这种尊崇与高高在上的感觉,谁又能摆脱。
可是他没有想到,也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明知道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好走,蒋琬却请求暂时离去,要觅一僻静之地为情儿治伤。
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大为不解,而太子一党却是心中欢喜无限,走了就好,你这一步走出去,就再也不是朝庭命官,再要杀你,可就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的了,他们巴不得蒋琬离开,朝中好少一个绊脚石,也好减了昭王那边的一份实力,你这一去,可再也回不来了,别说三年五年,也许只要一年,这朝中就形势大变,谁能说得准,李泯还有多少时间好活?
京城变幻多端,历来都是风云莫测,也许一夜之间,巨富之家就成贫寒之士;今日的帝王明天就会成为曾经日日在自己御阶之上跪拜臣子们的阶下囚……
天要变,谁也拦不住,也没有人能猜准,如果能猜准,他就是圣人了,天下还有什么事,可以放在心上。
对于蒋琬的离朝,太子一党极力支持,说这是人之常情,治病救人乃第一大事,日后再为朝廷效力不迟,李温斜眼看向李穆,李穆却一直低垂眉眼,不知道在想什么,本来应该是他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可是此刻听着朝堂之上不绝的争吵之声,他却诡异的一言不发。
李温本能的感觉到一阵奇怪,只是对于能赶走蒋琬,这件事无论从哪里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也就未细想,仍是竭力支持蒋琬离开。李温支持,他属下的臣子自然见风观影,纷纷跟上,而李穆那边,大家看昭王都没有出口,自己自然不便乱说,第一次集体缄口不言,这下整个朝堂,除了少数几个声音,竟然全是支持蒋琬离开。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本来李温是蒋琬的敌人,可是却大力支持蒋琬的这个举动,世间没有什么敌对朋友,只有利益,在自己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