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放浪形骸.万物自流(3 / 4)
那队侍卫过来,杀了这群人,又有什么用?是以此刻她一动不过妄动,连连摆手。
羽然冰冷的声音道:“站住,再前进一步,你们便等著收尸吧!”那群侍卫一见此景,顿时都吓得面无人色,停住了脚步,再不收上前一步。只是宝剑齐齐出鞘,瞪着亭中,梅花林中一时猛然冷了下来。
侍剑见状,当即宝剑出鞘,站在李暮晴等人身边,那些女孩则隐隐形成一个阵势,将五人包围在其中。
还是李暮晴最早回过神来,虽然心底也极是害怕,但还是挥了挥手,命令众侍卫不许过来。她转头望向那个斜躺的少年,所有人都知道,此刻,掌握着所有人生死的,就只要这个少年淡淡的挥一挥手。每个人都紧张地盯着那个少年,李四面上却毫无表情,半晌忽然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情儿急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
他仰起头,面上寂然不动,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亭中肃杀如死的气氛,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吐了一口气,忽然说道:“水不波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人解读有字之书,不解读无字之书;知弹有弦之琴,不知弹无弦之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商云裳默然不语,知道他说的是水没有波浪就自然平静,镜子没有灰尘就自然明净,所以人的心地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清净,只要去掉了私心杂念,就自然会明澈清静。快乐不必刻意去寻找,只要远离那些痛苦和烦恼,那么快乐就自然便会呈现。
心中没有对名利等物欲的贪求,就会像秋高气爽的天空和晴朗的海面一样明朗辽阔;在闲坐时有琴弦和书籍为伴,生活就会像居住在山洞中的神仙一样逍遥。
而一般的人只懂得读有文字所写成的书籍,却无法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只知道弹奏有弦的宝琴,却不懂得弹奏大自然的这架无弦之琴。一味执著于事物的形体,却不能领悟其神韵,这样怎么能懂得弹琴和读书的真正妙趣呢?
蒋琬说的是,他追求的只是这种心境,而非外在事物的表像,“看见”并不一定要用眼睛,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也许不过只是一片梅花林,求的无非心静,而他置身这片花海之中,就已能得到了平静,又何必非要眼睛?
他忽然挥了挥手,说道:“羽然,把剑放下,让她们走吧!”
羽然闻言,怔了一下,但公子的不敢违,只得恨恨然的将宝剑撤下,“铿”的一声,用力插进鞘中,似乎这剑鞘跟她有仇一样。
商云裳惊魂仆定,已经说僵,只得离开,蒋琬在她临走之时,忽然说道:“生长富贵从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说罢便转过身去,静静地站在那里,渊临岳峙,如同一座孤冷的高峰,雪花倾城。
而他身边的那些女孩则无不对她怒目而视。
李暮晴等人也不能再待,商云裳已经走了,她们互相看了一眼,只得也跟着告辞,李暮晴走过来向蒋琬道:“李四公子,对不起,我代云裳姐姐向你道歉!日后若有缘再见,必致酒陪罪!”
几人走出亭中,连地上的东西一件没带,走出好远,李络棋与穆晴岚还是忍不住再一次回头,望向那个渐渐遥远的小亭,亭中那个黑氅的少年李四,依然清寂如水,她们的心中,却渐渐冰凉,这个少年,离她们,是越来越远了。见面连一句话都没说上,可能永生,也再没有交集。
依依不舍的离去,那个少年的影子,在她们眼中,渐渐模糊,最后终于消失不见。在这个影子,却烙入内心,沉封到记忆深处去。
那些侍卫本要冲进来将他们拿下治罪,居然敢拿剑威胁当朝公主,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杀一千遍也不为过,只是李暮晴却止住了他们。带着众人,走出梅花林中。
在梅花林外,商云裳心中不知想些什么,回头看了那里一眼,自苦一笑,知道刚才那句话,算是那少年对自己的忠告。她忽然想起一句诗来:“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
此刻她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这几年来,穷其富贵,无事不成,自己,真的已经嗜上了这种权欲的味道么?
昔日新丰商家那个病弱饱受府中歧视的小女孩,长大了,就变了么?
在梅花林外,商云裳跟李暮晴等人告辞,她自觉无颜再见众人,独自一人离开了,李暮晴等人倒并不怪她,只是她去意已决,众人挽留不住,无法可想之下,只得任由她带着侍女离去,当夜,商家的所有基业就从京城全部撤离,这一段时间长袖善舞,在京城之中轰动一时的商家大小姐商云裳,从此消失在京城中人的视线之中,直到数年之后,她才带着一身的神秘,回到南唐帝都——建业。
……
商云裳离开之后,李络棋等人自觉无味,也没有再去梅花亭中,就那样离开了,回到宫中。
……
等到众人走开,羽然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