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奇怪的相遇(二)(3 / 3)
头口中说道:“你说,这法海为何如此之坏?莫非真是因为白蛇抢了他的那个肉丸子么?”
许宣笑道:“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太懂爱,你觉得呢?”
刘余帆闻言,没有说话,随后低下头拿起身前的酒盏:“许兄,这故事……有趣。当浮一大白,敬你一杯。”他说完,也不待许宣回应,仰起头将酒喝下去:“嘶……哈……”
许宣想了想,也端起酒杯。
“在下来徽州府不久,也听说了几桩同许兄有关的事情。”他把玩着酒杯,笑着说道:“据说,这‘徽酿’是许兄的杰作?”
“呵呵,奇巧淫技,不值一提。”
“话不能这么说。”刘余帆似乎对他的话有些不同的意见:“这些东西,不论是许兄的墨还是这酒,又或者那些菜肴……在下看来,都是有用的。但凡有用的东西,就应该有价值。”
“一直以来,相较于那些诗词文章,在下觉得其实有些实际的东西更有用。不是说诗词文章不好,那些东西读来风雅,也能用来针砭或者干预一下时事……但是千年以前,这种方式或许是主流。只是在眼下看来,它们在读书人的生活里占的比重……有些太大了。你我之类的读书人,从发蒙开始……大半辈子都花在‘四书五经’上,所学的圣人道理,其实到得最后能够用到的并不是很多。”
“于国于家,看起来反倒有些鸡肋了……还不如庄稼汉在田地里劳做一天来得有意义。”
“读书,能启发心智。蒙学已经足够了。后来的四书五经,当然是要读的,不读就不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只是……”刘余帆说着望着许宣,目光变得有些认真:“只是在下觉得,一个世道,有那么一部分人去琢磨这些,朝深入地方向去摸索,也就足够了。”
“眼下看起来读书人不少,但是真的能够读出东西的,横竖也只有那么一些人。更多人不过是为了科考,进而将科考当成跳板罢了……”
“四书五经,即便读了,背了……但是能够用的,终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孟之道,有些东西太高了,在当时就是实现不了的……放在眼下,其实更是这样……若把那些能够用到的挑出来,让更多的人接受,做到一个普及……这个效果恐怕要更好。”
“很多人考了进士,到头来在地方补了实缺,但是那些治理方法,终究还是要重新学习。有的甚至不需要学……毕竟一个地方,就比如眼下的岩镇。很多东西都是摆在那里的,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谁生活好,谁生活不好,谁会在以后变成什么样子,其实都是有了一定的路子的。即便没有来自官府的干预,原本也能按照既定地规则运转下去。”
“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之类的坏事……这世道,就一直是这样子。”
看起来多喝了几杯,刘余帆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缓缓地说着这些,面色从容平静,但是内里的一些情绪,也是毫不遮掩地表露了出来。
许宣闻言,放下手中的杯子,如果说原本对刘余帆抱着几分戒备,但这个时候,他心中却觉得隐隐得感动。
这一番话若是摆到其他的地方,那么就是泼天的罪过。一个读书人居然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那可真是活腻了。这个时候,若是许宣讲这些话传出去,那么立刻就能给刘余帆带来足够的麻烦。
交友之道,切忌交浅言深。如今二人还连朋友都算不上,但是对方似乎完全不担心这些。侃侃而谈的这些东西,看起来也是已经想过很久的。
刘余帆在对面将酒杯放下来,随后看着许宣笑了笑:“许兄,在下知你心中所想。是不是很奇怪这些话,为何会说出来?”
他说着,目光朝四下里看了看。宽敞的雅间里,眼下人并不多,几个歌妓大概还沉浸在先前的故事里,这个时候即便回过神来,对于刘余帆所说的也是听不懂的。
“其实也没什么,来徽州府这边,在下对你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你做这些事情,包括去经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前几日在下去拜访茂秦公,他说起你,也是咬牙切齿,扼腕叹息。在下当时就觉得……”他说着,将手中的酒杯冲许宣递过来,伸出另一只手,指了指许宣,又指了指自己:“我同你……是一类人。”
许宣认真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毕竟有着前世的一些经历,他对眼下的一些传统的东西,有着先天的抵抗力。并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以后的历史证明这并非是完全妥当的方式。或者说,眼下的孔孟之道,其实也已经是偏离过的,并非原本的样子。他没有心里压力,因此,说话、做事也都无所顾忌。但是刘余帆不一样,他是传统的读书人,但眼下居然说出这样离经叛道的话,让他觉得心中惊讶。两只酒盏,随后轻轻地碰了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