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图谋(二)(1 / 3)
虽然是安静的春日小院,但是黄于升身处其间,心情起起落落地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他想着许宣口中所说的某种可能,虽然对方的表情依旧淡定从容,但这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是极其可怕的。
如果类似此次县试的情况能够一直持续下去,通过一些背后的操作避免掉一些负面的东西,那么最后掌握在手里的必然是一支极为庞大的力量。
科举取士的年代,秀才、举人、进士……这些功名所代表的其实是全方位的利益,而有着功名的读书人,都是精英的代表。但是要达到这一步,并不容易。是个读书人里面,能够顺利取得功名并且还有着向上的潜力的,往往是十不存一。
每个功名的取得,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在富贵之家,就是巨大的资源倾斜。比如书籍、师资、人际疏通和打理等等……而在一些贫寒世子那里这些就很难保证。不过这些东西都属于物质层面的。
这种现实能够摸得着的东西还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毕竟眼下承平的年月里,富贵之家只要花些心思,总能够做到这一点。真正的投入其实是时间、精力以及一些必要的气运,这些是没有办法衡量和把握的。科考之所以让人感慨,之所以让人哭、让人骂,无非是因为这是一场难以定义的赌博。
投入和产出很多时候往往不成正比。
想着这些,黄于升心中“砰砰”跳动起来。如果先前县试发生在他身上的情况能够延续下去,那么就有可能用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回报。这种恐怖的事情,如果不是身在其间,大概很难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商贾之家的子弟,他对于投资和收益大抵不会陌生。这个年代,万般皆下品,读书、科考、入仕途,自然是最好的投资了。一个白丁通过科考晋升士人阶层,带来的就是一个家族命运的改变。
如果有一种方式对这些东西进行谋划和操作,将困难降低到最小,让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那么所能够取得的利益简直逆天。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个过程中的风险也被无限放大了。如果能够顺利,那自然是天大的收益,但是若是操作失误,暴露出来,那么所要承受的反噬也尤为剧烈。
短暂的时间之内,仅仅是黄于升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都让他有种浑身冰冷的感觉。他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用复杂的目光看着许宣。
这书生……简直是有泼天一样的胆子。
不过,对于许宣为何能够知道考题的事情,虽然心中已经好奇到无以复加,但这时候还是拼命克制住没有问出来。生长在商贾之家的他,与生俱来就有着趋利避害的意识。许宣所说的事情太震撼了,在意识到危险之后,他暂时并没有附和或是与之同谋的勇气。
因此表情讪讪地变换一阵,就岔开了话题,又说到其他的事情之上了。
在许宣这里,自然是知道黄于升的想法,但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今日将心中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之后的举动。
之前的县试被狠狠摆了一道,失去了机会……当然,他现在也年轻,推迟几年再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毕竟是几年的时间,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都不高,即便眼下的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时也不过五十多岁,放在后世,都还是没到退休的年龄。因此两三年,说起来也不算短了,其间有什么变故也还不好说。
他这一次被严知礼逼得有些发狠了,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眼下还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来结尾,但许宣也并不是被仇恨蒙蔽了眼睛。
只不过此次的遭遇能够迁移到其他的地方。往后遇到的人更多了,产生的矛盾也更多,因此总会遇到靠一些阴谋算计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并不单单是身后有人就能够避免的,比如这一次,即便有着来自大明朝巅峰人物的两封信,有些事情还是发生了,只不过对方做得更加隐蔽了一点而已。
算计这种东西有时候虽然可以用,但如果没有实力的支持,就是无根之木,无本之源,一阵风吹过来,顷刻间就有覆灭的可能。因此,不属于自己的力量,即便能够威慑一时,但只要对手有心,也总归有很多办法能绕过去。
许宣眼下的优势就在于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见识,但其实说起来,这些东西也很虚,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也不过是如同一个看客一般地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再经历一次罢了。
但科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名额只有那么一点,自己如果真的将那些资源放出来,帮一批人进去这个圈子,势必就会影响到另外一批人。而且这个年代,士人阶层对传统的严肃性也会受到挑战和动摇,到时他所面临的便是四面八方的压力。
因此记忆中的一些资源,如果要最大化地实现现实效益,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个群体来获得收益。这样之后,大家风险共担,他隐在背后操纵,这样子,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够有很多的回旋余地。
……
之所以同黄于升说出这些想法,是因为他已经亲身经历了这些,尝到了甜头的,但即便如此也是一脸惊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