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远方的消息(二)(1 / 3)
年景风调雨顺,那么过节的兴致就会浓上一些。除夕晚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后半夜,因此正月初一的清晨,人们起得比平日里晚了许多。连带着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朝后推了推。许宣走在街上,入目的生活场面里,大抵都是闲适的。对于喜庆,除了用热闹来表现之外,有时候从容的姿态也没有任何问题。
街道上鞭炮的声音还不时响起来——作为万历二年除夕的余音,同时也算是万历三年开端的征兆。
才子们昨夜逸兴湍飞,诗才横溢,大概写了不少好东西。不过这个并不是许宣关注的重点,让他觉得有趣的是,眼下这群风度翩翩人都还见不到。清晨的时候光里,才子们都不曾起来。
怕是要睡到正午去了……他心中想着这些,随后牵动了一下嘴角。
孩子们起了大早,穿着漂亮的新衣在街道上跑动着,打打闹闹,最后会在某个点心店或是糖铺停下来,拿手里的铜钱换几个糖人放在口中吮着。
大年初一,大部分店铺都关门歇业。钱是赚不完的,浮生半日的闲情在这个时候被很多人看重。但也有一些,本就是将家中的房子隔出一间作为商铺的,因此并不介意顺道赚两个小钱。
就当开门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属于自己的过节方式。
对于孩子们而言,压岁钱总是很快就会用掉。若是跑动中跌倒在地上,也只是爬起来,将新衣服、新鞋子上的灰尘拍掉,但是不会哭。
大年初一不能哭,这是大人们三令五申过的事情,若是不听话的,那这一年都会倒霉。而听话的别人家的小孩,则会有零花钱、有糖吃。孩子们对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多少清晰的概念,但是既然大人们在这件事情上尤其严肃,那么便也觉得,应该是很重要的了。
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气象。
人们穿戴一新,进行着一些属于这一天的活动。即便生活清贫一些的人家,也会在之前扯两匹布,为做上一套新衣花费心思。当然,穿不上新衣的也有,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了。
长辈们会做出威严的样子,但是在晚辈拜年的磕头还没继续的时候,就笑已经逐颜开。随后分些钱物,夸奖几句,还要依次向辈分更高的祖宗拜年去。而同辈之间的互相恭喜,也是时时能见到的场面。
新年的第一天,当然也会讲究一些忌讳。比如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大抵是因为“忌吵”的缘故,因此一日所用的膳食,都是昨夜剩下的——年年有余,大抵便是这般体现出来的。
至于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孩童,也是要注意的事情。所以这一天如果小孩子不乖一些,问题是不会太大,当然若是真的犯了错,心头依旧会惴惴不安,毕竟大年初二随后就会到。但是,总归能保一日无恙。
以上这些都是忌讳,如果犯了,就会被当做不吉来看待。那么随后的一年,或许就会迎来破财、生病或者类似的灾祸。准不准是另一回事了,但是这一日,整个城市和谐的气氛到处都是。见面打个招呼、问声好,即便火气最爆的人,也会稍稍放轻松一些。至于酒徒们,为了避免误事,今日也会少喝一些酒。
远处有人在“喊年”,这也是徽州这边的老习俗了。大抵是聚居的一些邻居们中间的一家,由年事最高的老者引着,组织一批人,排成队伍挨家挨户地拜年。
“向秉之拜年。”“安潜拜年。”老者这般喊了一句之后,身后整整齐齐的声音跟着响应。
那边会回应:“多谢诸位前来。”
“应该来。”
具体的流程便是这般了,会持续两日。
许宣慢慢走着,在年味十足的气氛里,很快到了原本临仙楼附近的街道。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都是面熟之人。于是笑着回应一下。
“有空去寒舍坐一坐。”
“一定的。”
简简单单的说上几句话。
来到临仙楼前,原本精致的楼栋,失火之后只剩下一个黑黢黢的轮廓,在大火中燃烧了几个时辰,眼下这座楼已经算是废了大半,只能依稀能辨认出原本的一些格局。
在临仙楼被烧毁之后,或许是因为心态的缘故,没有第一时间过来查看烧毁的程度。这个时候,见到眼前的情况,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也就没有了。
这下好,可以放手施为了,搞一个“天上人间”之类的……
啧。
今日他过来,主要是做一番考察,随后的一些规划就依赖着这些了。如果真的要做的话,原本临仙楼的规模或许就不够,倒是可以考虑将附近的其他的店铺买下来……赔偿所得的钱,直接就能拿来用。
当然,这个时候即便想要立刻开始重建,也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大年初一,按照一直以来的习俗传统,民间甚至不能动火的。那么即便心头再急迫,也需要等上一等。
所以,临仙楼的遗址……大概还会维持上一段时间。
人们打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