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羊皮筏(2 / 3)
笼法,东山上有一种泉水,水温比湖水要高一些,水质也纯净,鱼非常喜欢这种泉水,我们把这种泉水称作‘真水’,意思就是‘真正的水’啦。”
“捕鱼的时候把这些泉水分成若干股,顺着挖好的小沟流入湖中,在出水口的地方安放一个用竹篾编的大笼子,叫倒须笼,鱼只能进不能出;在鱼笼旁边水口的地方,用水车车湖里的水进沟与东山泉水混合。抗浪的时候,鱼来了,就会从水车下顺着水流进入沟中,在沟中的泉水里嬉戏、产卵。当它们产够,玩累了,就顺着水流钻进鱼笼中去了。这个就叫……就叫……”柳儿费力地想着修饰这般场景的形容词,过了半晌,求助一般地看着许宣。
“呵呵,请君入瓮?”
“是了!”少女“嘻嘻”一笑:“许公子聪明,柳儿就是很笨啦……嗯,请君入瓮。碰上好季节,一笼便可捕几十斤甚至一二百斤抗浪鱼。”这般开心的情绪中,少女好奇地问了一句:“说起来,许公子眼下到底要做何事?”
“水性好我就放心了,不过现在大冷天,也可以么?”
“虽然冷,但是水性还是在的啊……许公子,还没回答柳儿的问题!”对于许宣一直卖关子的行为,少女微嗔地说道。
“眼下啊,去买羊……”
“吓,买羊?买羊做什么?”
“做羊皮筏子。”
“那是什么?”
“就是羊皮所制成的筏子啊。”
声音转过一个街角,就渐渐小下去了。
……
围绕“五峰遗宝”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久了。各方面的斗争明面上虽然看不出来,但是总会在很多事对许宣产生影响。原本他在这些事情上的计划也不是特别急迫,但因为最近许家发生的事情,顾士鹏在无锡被杀,随后一些推测之中,矛头直指岩镇。他便想将事情尽快做个了结。这些事情若是不处理干净,背后被人惦记着,牵牵绊绊的,他在生意上的手脚也施展不开。
事情的根源应该还是在花山。从令狐楚、刘守义还是裴青衣等人处得到的消息来看,“五峰遗宝”都同岩镇有关系。虽然眼下还在探查之中,他知道迷窟的事情,又有赵大宗的发现在先,有些东西就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但问题是为什么令狐楚在花山的一番搜寻除了尸体之外没有任何发现。
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若是这般简单就被发现了迷窟,那也不用等到后世。后世的“花山迷窟”是在被掏空了山体之内发现的,但是这个时候应该还处于被掩埋的状态。也只有等到后世人们开山取石,这些被隐藏的入口才会偶然间露出来。
这些事情,其他人并不知道,但是许宣是清楚的。方元夫通过他的指点,已经借着身份的便利去做过实地考察。在许宣所说的几处地方,山形和石头质地确实有些可疑。这样的发现之后,方元夫并没有轻举妄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开山。另外的,便是也怕走漏了风声。
但即便如此,前期的一些谋划许宣也一直在做。这个时候决定下来,虽然比计划中要快,但是也不算手忙脚乱。
在他所做的计划中,开山到不是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在石窟入口被发现之后,怎样进去的探查的问题。若是石窟中真的有宝藏存在,怎样运出来,便是所有关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原本这些事情,可以慢慢来的。但是许家面临的新危机之下,为了找到背后的凶手,他必须造一个大局将所有的势力都坑进去。造这样的局或许不难,只要将消息放出去,便可以了。但在这样之后,有些事情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以他如今的力量,随便哪一方出手,他都没有应对的可能。但是汪直留下来的东西,仅仅是从之前被发现的十三只木椟所装的财物所看,也能知道肯定是很惊人的。这样的情况下,许宣所要考虑的,还是怎样抢在所有势力之前将好处捞在手中的问题。
他不是善人,若是一番谋划下来,一点好处也没有,那是不干的。
迷窟里积满了山间泉水,因此,宝藏如果存在的话,应该是沉入水中的。而在许宣所有的计划里,除了一个精通水性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便是如何将取得的东西顺利地运出来。
金银之类的东西,质量比较重,五峰遗宝的数量又肯定不会少,船、舟之类的工具因为体积问题,根本用不上。而竹筏、木筏因此承载力过小,能派上的用处也不大了。这般考虑之后,最后能想到的,还是“羊皮筏子”。
羊皮筏这种定西,这个时候其实也已经有了。但更多的还是在塞外的一些地方,在江南这片地区横竖是不曾见到过的。羊皮筏是一种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后世许宣的那个时代。
皮筏“缝革为囊”,充入空气,用来泅渡。西北地区因为自然条件,不似南方这般有着丰富的树木,因此就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来替代。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