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花好月圆(3 / 4)
,或是不敢轻易就杀,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谏,更有甚者会抬着棺材来死谏,以此来搏取自己的“忠直切谏”美名,把不好的名声留给帝王。
因而,对于皇帝来说,最怕两件事:一是史官的笔,二是谏官的言。
要是谢道清之死一事李隽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李隽的名声在历史上可能就有点不太妙了。
全皇后能想到这一层,为自己的清誉担心,李隽很是感动,在她樱唇上亲了一下,道:“你还记得寿和圣福说过的话吗?”
想了想,全皇后不解地问道:“寿和圣福说过什么话?”
“就是今年我率兵出征时,寿和圣福给我们送行时说的话。”李隽提醒着说。
春节之后,李隽率军出征,谢道清为李隽送行,当着群臣和众将领之面曾说过一番很是感人的话,她的原话是:“将士们:我老太婆就送到这里了,在分别的时候老太婆有一句心里话一直想对你们说,今天终于有机会了。老太婆想说的就是你们要好好跟着皇上,把鞑子赶出去,把中原光复,把汴京给大宋朝拿回来。老太婆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也许不能见到你们凯旋,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把中兴大业进行到底。记住喽,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把中兴大业进行到底。”
当日送行的时候,正是全皇后陪着谢道清来的,她自然是知道这话,眨着美丽的凤目看着李隽,好奇地问道:“皇上,你的意思是要用寿和圣福的话来说事。”
“这不是说事,是名正言顺。我们是遵从她老人家的遗愿。”李隽纠正她的用词不当。
谢道清死的时机非常不对,正是李隽和郭侃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要是马上就发国丧,高达他们这些将领都要赶回临安出席她的丧礼,前线的军事行动在出丧期间要暂时中止。这对于郭侃这个神人来说,无异于天赐良机,他肯定会好好利用。一旦他溃围而出,失去了战壕的宋军在野战中和郭侃打起来,败多胜少,这是必然的结局,李隽的意思是这是遵从谢道清的遗愿如此处理,百分百在情理中。
全皇后不无嗔怪地问道:“呆子,那你为什么不给人家说?”
“这以前,我见了你的面都害怕,哪敢给你说个明白,巴不得和你少说两句。”李隽在心里无奈地想,道:“我这不是说了吗?”这话就说得有点死鸭子嘴硬了。
好在全皇后并不追问,问道:“皇上,你既然有了主意,为什么还要放任赵孟他们逼宫?”
李隽信心十足地道:“他逼宫也好,我正好给他唱一出好戏。有一个问题你想到没有,就是赵睿遇到春儿,再遇到赵孟这事真的是巧合?”
“是啊,赵睿是这样说的。”全皇后有点迷糊了。
李隽点醒她道:“对于赵睿这个草包来说,这当然是巧合。对于有心人来说这就不是巧合,是有人安排。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寿和圣福去世宫中的变化赵孟是怎样得知的?这只能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他的黑手早就伸到宫里来了,我们一定要把内奸抓住,绝不允许在身边藏一个危险人物。”
在宫中留下一个危险人物,与容许老虎在卧榻之侧酣睡一样危险,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李隽要是不把这个内奸除去,自然是睡不好安稳觉。
全皇后总结说:“所以你就放任赵孟他们逼宫。”
李隽给她解释道:“让他们逼宫也不全是为了这个内奸。还有一个原因,根据特种部队传回的情报,临安城里多出了许多不明人物,这些人的来历很是奇特,有游方僧人,云游道士,江洋大盗,杀人巨寇,甚至还有朝庭的钦犯,可以说得上三教九流一齐汇聚在临安。特种部队发现这些人曾请示我是不是要采取行动,我怕打草惊蛇,要他们继续监控就是了。”
“特种部队还发现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与赵孟府上有来往。出家人装成化缘进出赵孟府上,那些钦犯,江洋大盗或是装成卖艺的,或是装成商贩和他保持接触。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人都是赵孟的爪牙。”
“天啊,赵孟的胆子真大,他居然敢做这种事。”全后后很是担心地道:“皇上,你赶快动手吧。不然,我们会很危险。”
李隽笑道:“你也不用担心,象他这种既想谋逆,又想得美名的人犹豫不决,不用怕他。我放任他逼宫就是要稳住他,要他把所有的势力都集中起来,都暴露出来,到时我就给他来个一锅烩。”右手划了一个圆圈,显示了他的决心。
“皇上,你这不是和曹操征西羌用的策略一样?”全皇后也是聪明人,马上明白了李隽的用意:“皇上,你故意要赵孟交出几年的俸禄也是这个用意。让他以为你还不知道,还没有办法。这就好比一个债主总不会把欠债的人杀了是一个道理,那样的话,他的钱就收不回来了。”
曹操征西羌采取的是缓缓进兵的策略,目的是让西羌把军队集中在一起,便于一次围歼,给以后的清剿减少困难。李隽这一策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隽看着怀里的美人,非常赞许地道:“你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