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架构(3 / 4)
自己的地给国有了,那帮士绅可就要翻脸了。
见他如此深研复兴会政策,杨锐笑道:“皙子还是很关注会中的报纸吗。土地是要国有的,但国有也是有好多种,士绅的利益或是大损,或是小损,不同的损害他们便会有不同的反应,但要说他们鼓动百姓闹事,我看是闹不成的。实在不行,土地国有可以下圣旨吗,百姓得了好处,一定是不会闹的,而且这是皇上的意思,率土之滨,莫非皇土,他们敢闹麻?”
杨度只觉得‘率土之滨,莫非皇土’的这个理由太过牵强,只道:“可这是强夺民财啊,他们怕是不会服的,一定会上京请愿闹事。”
“什么叫强夺民财,皇上只是把有钱人的粮食分了些给没钱的人。当然,我知那些士绅很多也都不富,顿顿吃红薯的也不少,可也总比吃野菜的人强吧。按照伦常之道,不尊圣旨的人可是目无君父,毫无尊卑,这样的人,炒家杀头也不过分吧?”杨锐道。他很想看到那些士绅从士绅手里接到没收土地的圣旨是什么反应,敢抗旨吗?
说完土改,杨锐再道:“新的国家一定是民宪而非君宪;新的国家一定会通过土改改善最底层百姓的生计;再有新的国家,不会去穿什么西装,戴什么礼帽,摆弄什么文明棍,老祖宗怎么样的,那新的国家便是什么样子,但不是这说我们排外,只是现在洋货盛行,每年逆差外流白银高达两亿多两,而这逆差的缺口还在不断扩大,故而我们必定要让国人爱国货、用国货,这国货不就是土货么,所以,新的国家将和以往的朝代在外表上不会有什么两样。皙子,我能想到就这么多了,你说说,这朝廷当是怎么个架构的好?”
新的政府架构,杨锐脑子里只有发改委、国防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都些后世的东西,章太炎那边给了一份明代三省六部的方案,但这不对杨锐的意思,行政权可以让出部分,但是军权他是不想分出去的。只是他不能明着弄一个中泱军委,这玩意古代没有,便只好来杨度这边想办法了。这个人虽然初入复兴会,但却只进自己的门,也算是幕僚吧。
既然要和以往的朝代没有什么两样,又连夜召自己相问,杨度想着应该是传统的三省六部制不满意,这才来找自己。他只细想片刻,便道:“竟成先生,度以为实行三公制便好。此为上古先秦的官职,和复兴会崇尚先秦是切合的。”
“三公制?”杨锐没有听过这个东西,好奇道:“你细细说说。”
“这三公制商朝西周便有了,一直从春秋战国延续到汉末三国方才被三省六部所替代。虽然数千年三公名称不同,但大致的权责却是一样的。一为丞相,总领朝政;再为太傅,执掌军政,最后是御史,监督百官,此为行政、军政、法政三分立。”杨度说到军政的时候,只看了杨锐一眼,而后道:“现在审判都讲究真凭实据,御史怕是不能列为三公了,倒是廷尉和法官一职有些牵连,所以,御史还是改成廷尉的好。”
杨度补充了廷尉,杨锐却问道:“既然有了太傅,那兵部怎么办?不归在行政那边?”
杨度早就猜到杨锐要独揽军权,这才弄了一个三公制出来,他微微沉吟道:“既然有了太傅府,那兵部自然是太傅所辖。这样丞相府下,有吏部、户部、礼部、工部、民部、商部、鸿胪寺、司农寺、太医院,正好九部。整个朝廷架构,就是三公九部制了。”
杨度说了一大堆部门,有些杨锐知道,有些他不知道,只好问道:“那个司农寺是管什么的,难道是农业部?”
杨度从话里面听到高兴的意思,便笑道:“正是农业部,如果要方便,也可以将他改成农部,还有鸿胪寺改成外务部,太医院则可以改成医部。”
杨度这边因为猜中了心思只高兴,杨锐则想着这个古怪的三公九部制,这就算政府机构了,再往上还有一个牌匾一般的国会和一个假皇帝。套在后世,那丞相就是国务院总理,而太尉,就是中泱军委主席,假皇帝,那就是国家主席,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复兴会中泱总书记。军委主席在手,总书记也在手,国务院总理再拿下,九个部里,可以安插不少自己的人。如此,即便不是国家主席,但权力也还是完全在手的。
杨锐思索半响,忽然想到还有个廷尉,便再问道:“那个廷尉是干什么的?也是一个府么?”
“是的,竟成先生。”杨锐在想,杨度也在想,他见闻立马便道:“刑部、大理寺、督察院都应该归在廷尉府。不过他们只有执法权,立法权应该归在国会那边才对。”
“嗯。是这个道理。”杨锐妆模作样的说道,脑子里又在想这个廷尉应该谁来做好,还有蔡元培、王季同、虞自勋、钟光观、徐华封这几个应该是放在那个位置上,还有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应该是谁,自己吗,任期完了怎么办?
杨锐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旁边的杨度献策完毕,只好在一边喝茶。他觉得经此一次,自己便算做是杨竟成的人了,以后自己能做到什么位置还未可知。不过作为半路来投的人,除了帮复兴会办了国会那一件事情之外,就别无功劳了。天下以何被复兴会打出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