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因公挂彩(3 / 4)
布自己是继檀石槐之后的第二个部落联盟首领。轲比能统一鲜卑这对我大汉可大大的不利,这事如何处置,先放一放,朕先说说第二件事,河东鲜卑慕容部乘朕与东吴交战之机,起倾国军马猛攻辽东。曹植令曹彰率军应战。曹彰不采纳部下谋士坚守辽隧,以待敌疲的主张,率师接战。不知是慕容部轻敌,还是其有意诱敌,总之前几战,辽东军马大胜,斩获无数。慕容莫护跋率残兵翻过医巫闾山,退保昌黎。曹彰见胜得容易,便大意轻敌,疏于防患,哪曾想慕容莫护跋率敢死之士五千,去而复回,夜袭曹彰大营。辽东军马仓促应战,阵脚大乱,曹彰弹压众军之际,中了莫护跋所放冷箭,栽下马来。那箭上喂有剧毒,曹彰性命危在旦夕。亏得曹彰平时御下有方,麾下一亲兵感其恩义拼死将其救出。曹植既不善治国,又不善征战,见曹彰败了,心胆俱裂,连夜弃城东走。莫护跋不费吹灰之力占了襄平,尽有辽东、玄菟二郡,曹植则率着残部过了马訾水,走保乐浪。莫护跋为免养虎成患,率得胜之师追击曹植,曹植危如累卵,急遣使前来求救。若是慕容氏灭了曹植,尽有辽东之地,对我们可大大不利。这两件事都甚为棘手,不知你们有何高见。”
诸葛亮一向主张征讨轲比能,这会一反常态,道:“轲比能羽翼已就,加上我大汉兵起连年,民穷财尽,征讨已非上策。”
刘备缓缓点了点头,道:“当年高皇帝就是不听臣下劝谏,轻伐匈奴,致有白登之围。鲜卑实力已不下当年匈奴,轲比能之才亦不下冒顿,朕可不想丧师辱国,为天下耻笑,为子孙后代蒙上永远挥之不去的耻辱。古来对付异族,无非就两种途径,非战即和,轲比能刚统一草原,意气风发,朕在此时与之连和,他必要求和亲,朕也不愿受此无端羞辱。这战又不是,和亦不可,难道朕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诸葛亮道:“蒲头部与宇文部投降轲比能乃不得已而为之,诚能遣使一介前往两部,挑拨离间,其反必矣,有两部在后牵制,轲比能便不敢对我大汉轻举妄动了。”
刘备摇摇头,道:“此法朕与屡屡施行,效果却很不明显。当然不是这个法子不好,而是鲜卑人实在靠不住。他们都不愿轲比能独霸草原,可相互间又不肯抱成团与轲比能为敌,反给了轲比能以可乘之机,终于各个击破。蒲头和宇文两部虽然都和轲比能不对付,可是两部之间也是貌合神离,说什么也拧不到一块去,坐山观虎斗的主意看来是不管用了。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高见?”
众臣面面相觑,一齐缓缓摇头。
刘备长叹一声,道:“若仁禄在此必有主意。”
一名内侍走进,道:“太医出来了。”
刘备霍然而起,道:“他怎么说?”
那内侍道:“人已救过来了,太医说还好先前的两名太医及时赶到,对伤口做了妥善处置,要是等到他来再医,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刘备长长的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传旨重赏三位太医。走,随朕去看看仁禄。”
那内侍道:“樊太医已给太傅服了麻沸散,这会药效未过,太傅仍昏迷不醒。”
刘备本来就是去找贾仁禄问主意的,昏迷不醒还问个屁啊,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道:“轲比能之事且放在一边,先来说说第二件事。”
诸葛亮道:“第二件事倒好办。目前宇文部最害怕的就是慕容部灭了辽东回过头来找他们麻烦,我们正可因势利导,遣使往宇文部说以利害,令其在东线集结兵马,给慕容部施加压力。宇文部正忌惮慕容部,此事十九可成。一旦慕容部腹背受敌,自然最关心我大汉对他们的态度,倘若我大汉也和他兵容相见,他可就无可求药了。这时我们再遣使前往襄平,劝他见好就收,和曹植分治辽东,双方与马訾水为界,与西归慕容,与东归曹植。慕容部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也必会同意这一方案。如此一来我们不用一兵一卒,便可使辽东重归太平。”
刘备不以为然道:“慕容部屡屡失利,虽新得两郡,势力仍很弱小。如果朕命一上将率精锐往讨,当可一鼓荡平,到时再携大胜之威兵临马訾水,曹植当不战而降,如此永除辽东之患,一劳永逸,岂不更好?”
诸葛亮道:“长安与辽东东西相隔几近万里,兵马粮饷转运十分艰难。且段部和宇文部还有轲比能都不愿大汉独得辽东,必千方百计阻挠。到时前有虎,后有狼,若少出兵,与敌无损,多出兵则国力不敷,一旦败了,天下震动,皇上辛苦经营的大业可就毁于一旦了。”
刘备缓缓的点了点头道:“你的主意好是好,可这样的太平靠得住么?”
诸葛亮道:“这点皇上倒不用担心。宇文部、慕容部、曹植三股势力一字排开,三方各有所忌,谁也不敢先动手,相互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只要不打破这个平衡,这太平可是久得很。”
刘备又点点头,道:“嗯,当初曹植独霸辽东,尾大不掉,朕一直担心他会铤而走险,兴师侵犯幽燕之地,如今辽东势力一分为二,相互牵制,对我们完全构不成威胁了。孔明之策甚善,就这么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