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素利覆灭(1 / 4)
封禅照理是要改年号的,刘备因黄龙现成纪打算将年号改成黄龙,可无独有偶,孙权也因黄龙现于夏口,改年号为黄龙。刘备耻以相同,且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比这更贴切的年号,索性不改,但下旨大赦天下,是年仍为章武八年。
刻有祈求上天保佑刘备长生不老,多子多孙的玉牒被刘备亲用玺印封在坛中的方石中,至于玉牒上到底刻了些什么文字,由于刘备怕引来非议,是以其文不传,无可缉考。而石碑上的铭文倒无关紧要,不须保密,故立于离坛三丈处,其文曰:“维章武八年四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左仆射亮、右仆射繇等,汉长沙定王后裔协、鲁恭王后裔璋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三,咸来助祭。后汉桓灵二帝以降,朝纲颓坏,宦竖当权,忠良遭锢。甲子之岁,黄巾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诸郡,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号。边境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狗吠之声;京中董卓造孽,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劫迁天子都许,窃盗鼎司,倾覆重器。其子丕以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尧舜禅让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堕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三载兴兵,以次诛讨,三十有余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八年,年五十七。乾乾日(曰矢),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是月丙申,柴,登封泰山。庚子,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刻石记。”
在他之前虽然经历许多次封禅,不过比较著名的只有三次:其一,是秦始皇,他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纷争的乱局,实现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局面,劳苦功高,自然该封;其二,是汉武帝,他北逐匈奴,南平百越,东定朝鲜,西通西域。刘邦只打下了中原江山,而他把周边的蛮夷几乎都扫光了,如此辉煌灿烂的一生的确当得一个“武”字。虽然这些个大小战役他一场也没有参加过,可是他躲在后宫里瞎指挥,功劳也是不小,以此封禅也是无可厚非;最后一次则是光武皇帝,他虽然终止了王莽篡汉后的混乱局面,使天下又归于一统,不过相比前两位功劳那是小多了,不过他也有绝的,他将《河图赤伏符》《河图会昌符》《河图合古篇》《河图提刘予》《雒书甄曜度》《孝经钩命决》等等这些马屁大王伪造出来的所谓前人所书的图谶统统列在封禅的石碑上,以表明此次封禅的正义性,不过老天爷会不会也信这套乱七八糟的鬼话,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三位君主或统一天下,或扫荡四夷,好歹都立下了丰功伟。而这时的刘备,既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也没有绥服四夷,想要封禅,在道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不过他今年已经五十七了,照“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话,他离死不远了。《三国志》里叙述刘备时有这么一句:“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陈寿就是蜀人,自然对刘备的性格一清二楚,不可能瞎说。他把刘备说成一个没有上进心,只喜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那就说明刘备真具有败家子的潜质。可他自起兵以来,办得那些个事情,有那一件和声色犬马有关?一件也没有。他在被困许都时,还主动韬光养晦,把自己关在园子里培育蔬菜新品种,这完全是与喜欢四处瞎逛,花天酒地的浪荡公子哥背道而驰的。他刻意委屈自己,夹着尾巴做人,辛辛苦苦的装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就是为了当皇帝,为了封禅么?如今他当上了皇帝,就差封禅了,这可以说是他在有生之年里的最后一个愿望了,谁要不让他实现这个愿望,他肯定是要跟谁急的。众大臣本来都觉得这时封禅不合时宜,可是见了马腾的下场,都不敢乱言,贾仁禄也是为了刘备能封禅险些倾家荡产。可这封禅的坛好筑,这名不正言不顺的事实可不好抹。于是刘备便众大儒回家翻书,参看古仪,希望办一场规模空前的封禅,以华美的仪式来掩人耳目,替自己盖羞。
秦以前的封禅,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典籍丧失,无从缉考。秦始皇时罢黜百家,独尊法家,而封禅时所进行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礼节过门全都是儒家之礼,秦始皇即黜儒家,自然不肯用儒生参与封禅,自己另搞一套。众儒生既被剥夺了享受政治的权力,又不得参与封禅,自是吃了一肚子气。可巧秦始皇封禅,走到半山腰时突遇暴风雨。墙倒众人堆,那些受委屈儒生们总算是有话说了,都说他不信孔孟之道,又偏偏要行孔孟之礼,自然要遭天遣,二世亡国皆因于此,是以之后的王朝都不把这次封禅算成是正规封禅,它所行的礼仪也就不被采纳。汉武帝封禅《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都有记载,不过由于这次封禅是汉武帝为了祈求长生不老而设,动机不纯,自然就格外保密,两本书上都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诸葛亮、陈群等人再能也没法从这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