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乌桓蠢动(2 / 3)
军昼夜兼程,连夜赶回。不一日,大军到得幽州治所蓟县。曹植亲自出城三十里郊迎,将曹彰让进城中。
燕王府内,曹植、曹彰分宾主坐好,曹彰道:“乌桓不是被爹爹征服,发誓不侵不叛了么,怎么复又反叛?”
曹植道:“乌桓各部不知从何处听闻魏国内部兄弟不和,欺负你我二人势力弱小,欲连合鲜卑别部大人轲比能,共同举兵犯境。”
曹彰左手捏着右拳,格格直响,道:“来得正好,好久没打仗了,手正痒痒呢!”
曹植道:“二哥想要起兵迎敌?”
曹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何必问?”
曹植摇头道:“不可,万万不可!”
曹彰横了他一眼,一脸不屑,道:“胆小鬼,你怕我打不过三郡乌桓?”
曹植道:“非也。我们的大仇人是三郡乌桓么?”
正说话间,一名近侍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道:“报!汉骠骑将军诸葛亮听闻三郡乌桓欲攻幽州,即令赵云领兵五万屯于雁门,伺机进犯代郡,坐收渔人之利。”
曹彰气得牙齿相击,格格直响,道:“没想到诸葛亮也来落井下石!哼,你们便是一齐来,我曹彰又有何惧!越多人打起来才越过瘾!”
曹植道:“二哥若出兵迎敌,倘若大哥乘虚来袭,如之奈何?”
曹彰脸色发青,道:“来便来吧,难道便怕了他不成!”
忽听门外一人喊道:“若如此幽州休矣!”说话间那人走进殿来,正是荀攸。
曹彰道:“军师认为该当如何?”
荀攸道:“我听程仲德言道诸葛亮善于用兵,与他的前任贾福不相上下,似犹有过之。如今他统兵三十万坐镇晋阳,兵多将勇,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不待交兵,胜负便已十分明了了。再加上乌桓遮其前,魏主袭其后,这战便是孙吴复生,也无法扭转乾坤。”
曹植道:“我正是担心三路夹击,才劝二哥不要出兵的,如今该当如何?还请军师赐教。”
荀攸笑道:“幽州看似危如累卵,实则安如泰山,二位又何必忧虑?如今该当考虑的是如何为武帝报仇这件大事。”
曹植长跪请教,道:“愿闻先生退敌良策。”
荀攸道:“当年武帝平定乌桓,阵斩蹋顿的乃是文远,乌桓之人畏之如虎。善战者当因其势而用之,可令文远领一军往守白檀,伏四五路奇兵,每日交换,乌桓必狐疑不敢进。若大王还不放心,可令一舌辩之士持重金前往鲜卑王庭游说步度根,令其乘机攻打轲比能。轲比能与步度根虽同属鲜卑,但貌合神离,大王若以重利贿赂步度根,步度根必然听从。此一路不足忧矣。接着便是诸葛亮,其实他此番出兵不过是虚张声势,欲迫使我方与之觏和,他好专事南方。我们便如他所愿,可用一舌辩之士,前往晋阳,以利害说之,此路亦不足忧矣。如此幽州岂不是安如泰山?”
曹植道:“这么一来兵不血刃便化解了两路兵马,公达真乃当世奇才也!”
曹彰见没战打,一脸不悦,小声嘀咕道:“还是明刀明枪的冲杀一番来得痛快。”
曹植笑了笑道:“二哥稍安匆躁,这仗可有二哥打的,如今我们势单力薄,不如此便有覆亡的危险,如何还能为爹爹报仇?”
曹彰点点头,道:“三弟说的甚是,我受教了。”
曹植问荀攸道:“如今当派谁出使鲜卑?”
荀攸道:“田畴熟识乌桓鲜卑地理,差他去最合适。”
曹植点了点头,又问道:“这出使晋阳之人呢?”
荀攸道:“我也想会会诸葛亮,不如就由我去吧。”
曹植点点头,道:“公达是想让我们同汉朝联合一起对付大哥?”
荀攸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曹植面有忧色,道:“袁绍死后,谭、尚争位致使河北大乱,爹爹坐收渔利,混水摸鱼,这才略定河北四州之地。若我们效法袁谭和汉朝联和,不等若引狼入室,爹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就此毁于一旦了。”
荀攸问曹植道:“大王可有更好的主意?”
曹植摇头道:“我为此事茶饭不思,想得头都要裂开了,还是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荀攸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我劝你们以大局为重,忍一时之痛,奉皇上为主,便是为此。如今你们要是改变初衷,向皇上效忠,还来得及。”
曹彰攥紧拳头,叫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要我向那畜生俯首称臣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曹植道:“嗯,不为国除奸是为不忠,不报父仇是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九泉之下又如何面对死去的爹爹?”说着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曹操,泪如雨下。
荀攸道:“既然你们急于报仇,我也不多说什么。明日我便起程前往晋阳,相机行事。”
次日一早,荀攸准备停当,带上三五名随从,首途前往晋阳。在途非止一日,这日荀攸过了九原进入太原郡界。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太原郡是他的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