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随我再战一阵(4 / 6)
项人都没有睡过的营寨,倒是真给耶律大石派上了用场。骑兵全部入了营寨,步卒开始进涿州城。
耶律大石自己却是也不入城,而是带着骑兵在营寨之内,只等南方郑智大军到来。显然耶律大石心中知晓,在城外的骑兵显然比入城的骑兵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涿州城内的守军立马过了万数,坚守城墙,也是够用。
第二天中午,郑智终于也到了涿州城下。不到三千的西军骑兵,不到六千的党项骑兵,还有五千新操练、还并不真正纯熟的沧州骑兵。
一万多骑兵皆在涿州城下来回游弋,掩护身后正在建立的大寨,警示耶律大石不要轻举妄动。
耶律大石此时却站在一座小山之上,看得涿州城南的宋人大军,眉头皱到一处,口中也发出轻微的叹息之声。
宋人实在太多太多,几个时辰了,大道之上还有一队一队的士卒过来,看都看不到尽头。耶律大石心中的压力也越发大了起来,自己麾下,即便加上涿州兵,也不到两万人马。
宋人兵力,已然超过十万。兵力悬殊已然超乎了想象。
“宋狗无信无义,竟然在此时落井下石,毫不顾檀渊盟约,人神共愤!必遭天谴。”一员军将骂骂咧咧。
耶律大石闻言,摆了摆手道:“这个世道,从来都是实力说话,我等败于女真,宋人自然也觉得我大辽好欺负。此战诸位当奋勇,打退宋人,他日必然还有机会报得今日之仇。”
左右军将皆是一脸愤怒,有人已经口中喊道:“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跟宋狗拼了!此番老子就死在这里。”
“早就该死在战阵上了,这回就把欠弟兄们的命还回去。”
耶律大石不言不语,只是牵着马往小山包而下。兵法有云:哀兵必胜。如今这个大辽,何其哀哉!
涿州城南,刚刚搭建起来的临时大帐之中,郑智怀中抱着一个有鸟大汉,脚下又跪着两人,正是米真务与往利德。
两人战战兢兢把昨夜之时陈述一番,只等郑智雷霆之怒。
郑智听得极为认真,还不时出言去问其中细节。待得听完之后,开口感慨道:“耶律大石,果然名不虚传。如今辽国宗室,唯此一人了。”
地上跪着的两人心中紧张无比,哪里还有心思去听郑智的感慨,只等郑智雷霆降下。
却是听得郑智随后说道:“你二人守河不利,理应受罚,米真务受脊杖三十,往利杞受脊杖十五。念得大战当前,且先记下,战后再罚。”
郑智语气平和,显然心中并不真想去罚这二人,也是这两人让郑智摸了一下耶律大石的底细,此时郑智对于耶律大石才有个直观的认知。又是用人之际,大战当前,重罚骑兵主将,也不现实。
两人闻言大喜,连忙拜谢当场,连连磕头。
蔡攸已然从河间府而出,身边待着几十个亲信护卫,还有一千出头的军汉。直往东而去,往东便是沧州。蔡攸也是马不停蹄,毫不拖延,能得这么一个差事,蔡攸心中显然欣喜非常。那蔡学士只作出半首劣词的笑话,也早已传到蔡攸自己耳中,对于郑智,蔡攸已然恨之入骨。
蔡攸走后,童贯心中越发不安,总觉得要出事情。又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不止。
直到出去打听的护卫回来,禀道:“太师,雄州知府和诜说蔡学士受了东京来的圣旨,调了军汉往沧州去了。”
童贯闻言又一次大惊失色,也不多问,口中急道:“快,快把马匹都聚在一起,派三人一路快马轮换去沧州清池,把此事原委禀报府衙中去,叫郑智家眷快快躲藏起来。”
“太师,蔡学士此时只怕都到了河间府了,怕是来不及了。”
童贯闻言忙道:“你快去便是,必然来得及,蔡攸带了兵,皆是步卒,还多有老弱,必然走不快。你带人往东过保定军州到沧州北,然后南下清池,必然比蔡攸先到。”
“遵命,小的这就去!”这护卫听得童贯如此一说,也知自己可能真会先到,连忙接了命令转身出得大帐。
前线大军,便是营寨都建了一日,只因十几万大军的营寨,耗费的木头都要砍光几片林子。
郑智也并不着急,只是慢慢安营寨扎、埋锅造饭。与耶律大石对峙起来。
此番也由不得郑智心急,心中知道要先想办法把城外的耶律大石击溃,否则攻城之时必然要出问题。即便大炮破开城门,所有士卒蜂拥而上,耶律大石必然引骑兵从后面或者侧面冲击。
契丹之军,郑智虽然还并未真正与之交过手。但是历史明确有记载,契丹七千大军,便把童贯十万大军打得丢盔弃甲。显然这些契丹人都是精锐敢战之士,不可小觑。
郑智也是越发谨慎起来。心中也想起了嵬名仁明围攻会州新城之败,援军必然要先除,才能安心攻城。即便攻城,只怕也不难么简单,就算城门洞开,这些契丹人只怕也会奋死一搏。
此时的契丹人正是众志成城之时,还有耶律大石这么一个统帅。与灵州党项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