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饭房钱有着落了(求推荐票)(2 / 3)
给了周楠一个正式的身份。
周杨大惊,他这几天已经想得明白,这个周楠根本不是自己的大哥。算是,为了家十几亩好水田,为了少一张嘴巴吃饭,也不能承认。
他连忙叫道:“大老爷,难道你这么放过贼人吗?这这样硬生生将此贼栽给我们周家,小人不服。我的话大老爷可以不信,不过,我家大哥当年读书的时候有的是业师、同窗,大老爷尽可传他们过来,一看不知道了。”
史知县沉吟,正要说话。旁边一个书办又前低声说:“禀县尊,周家这个案子小的已经查过了。这个周秀才以往是个孤傲的性子,平日间只闭门读书,不太和同道交往。秀才之后虽然做了廪生,可还没去县学报到,犯了罪被发配边疆。因此,县和他熟悉的士子却没有几个。”
在下面偷听的周楠闻言心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正担心这一点。看来,这一关却是过了。
史知县:“这样啊……”确实,这么稀里糊涂地硬要周杨认这个大哥,确实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本是不耐烦的人,顿时有些焦躁。
一个书办察言观色,立即高声喊:“时辰到,闭门锁衙,若有诉状,三日后再来。”
原来,衙门每月逢三六办案是有时间限定的。到了时辰要散衙,没办完的案要等到下一次放牌再说。今天的事情这样了,大老爷不喜俗务,他既然已经认准了周楠的身份,下面的人也吃准了他这个心思,不打算再理睬周家这桩屁事儿。
周杨眼见这事这么莫名其妙地过去,再顾不得许多跳将起来:“老大人,小民冤啊,小民可再去寻得一人,定能证明此贼冒名顶替。”
史知县今天忙了一天,早已经浑身酥软,挥了挥袖子:“今天这样,周楠、周杨,有事明日再来衙里。”
衙役适时同时发出一声整齐的声音:“散衙!”
聚在外面空地的百姓顷刻散得干净。
从衙门出来,申时已过。安东县位于国的最东面,天亮得早也黑得早,此刻已是天色昏暗。虽然距离关城门还有一段时间,可这个时候已经没办法赶回周家庄了。且不说等下天一黑根本没办法走路,这个时代的而言,自然生态还没有被破坏,很多地方还有大片的荒野,别路遇到野兽或者劫匪。
有一个村民叫了一声:“苦也,现在已经没办法回家了。”
有人笑道:“周老九,你这人偷奸耍懒惯了,算回家去地里的活还不是你老婆在干。再说,楠哥儿的事情何等要紧,咱们总归是要看过结果才好回去。”
“是啊,是啊!”这可是周家庄近十年来最大新闻,不亲眼见证实在可惜,大家都随声附和。
叫周老九那人苦着脸:“咱们都穷得紧,还要在这县城呆一天一夜,吃住都没个着落。”
“这个……”众人都是一呆,是啊,大家浑身下都没一个铜板,今天晚的吃住怎么办?然后,所有人都转头看着周楠。
周楠心苦笑:合着你们要将饭房钱落实到他头,又不是我叫你们过来的?自己要看跟着看热闹,怪得了谁,讲道理好不好?再说,我哪里有钱。
他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会在周家村混,和亲族搞好关系是必须的,安慰苦着脸的众人:“放心好了,没事的……咦,阿弟呢?”
人群已经没有了周杨的踪影,想起先前在衙门里他对史知县说“小民可再去寻得一人,定能证明此贼冒名顶替”的话,周楠心咯噔一声,有种不好的预感。周杨要去寻谁,又能证明什么……不管怎么说,定然是以往同周秀才非常熟悉之人,此事倒是不可不防。
正想着,同行的族长七叔公问道:“楠哥儿,先前你同县大老爷说什么,你叔公却是一句也听不懂,县大老爷怎么要打周杨的屁股?”作为族长,年纪又大不用下地,这老头也跟了过来。
“是啊,是啊,你究竟说了什么?”众人忙问。
“也没什么,都是书本的话。”周楠笑了笑,是啊,这是读书人的事情,一时也没办法同大伙解释。是人身带着标签,有标签自动被归类到不同的圈子里。周楠和史知县说话的时候,一张口是四书五经,只听得一句,县尊自动将他当成了读书人。大家都是混知识界的,是同类,胳膊肘自然向内拐。
难不成人家不相信一个读过圣人之言的书生,反去相信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鄙农夫?
读书人的事情,读书人之间解决;圈子里的事,圈子里解决,别人的话毫无参考价值。古人如此,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正在这个时候,一阵歌声从旁边传来,转头看去,周家庄众人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一条河边,岸边一条诺大画舫。天还没有黑,但船头已经挂了红灯笼,船舱里也掌了等,照得红火热烈。
大约里面正有人在饮宴,丝竹之声轻轻柔柔,微风徐来,岸边杨柳柳絮飘飞。
原来,安东县正位于淮河边,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于东面水门处汇入淮水,此河名曰涟水。在没有污染的古代,城百姓都在水洗菜做饭。也因为有这条母亲河,后世安东改名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