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末大权臣 > 第五百七十七章 独角戏

第五百七十七章 独角戏(2 / 3)

一年多,就想把长平公主一脚踢开,实在是太天真了。

靖南公黄得功固然是一大助力,而且肯定会对太后鼎力支持,有了军方的支持就可以肆无忌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能说明太

后的幼稚。

黄得功是太后的娘家人,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单打独斗,她的身后还有一个永王和一个李吴山呢。

永王的态度不用说,肯定是比较倾向于长平公主的。至于说李吴山嘛……

从长平公主还是一个黄毛丫头的时代算起,就已经和李吴山和大旗军相熟了。大旗军效忠的是崇祯皇帝而不是新朝,会倾向于

谁这还用说吗?

虽说这是天家的家务事,李吴山不好直接插手,但是长平公主亲自带着兵杀回来,那就是另外一码子事情了。

李吴山还老老实实的待在北边呢,杀回来的是长平公主,怎么也说不上是造反了吧?

至于说清君侧,那就更加的谈不上了:长平公主本身就是实际掌权的人物,至少也算是半个君上了,哪怕她打出“平定内廷”“铲

除外戚”的旗号,都能勉强说的过去。

虽说太后代表着皇帝本人,但是总永王时代开始,皇帝就已经成了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东西,早已不是当年那种言出法随的九五

至尊了。

太后的脸色本就白皙,现在更是白的吓人,但她的调门依旧很高,就好像是在尖叫一般:“冯固冯大人,当此朝廷为难之际,你

就不想说点什么了吗?”

冯固冯大人,是京卫指挥使司的右同知,相当于是南京卫戍区的三把手军事长官,因为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已上了城墙,这防卫

之事就只能找他了。

学生兵们都已经打过来了,你这样的武官怎么还可以装聋作哑一言不发呢?

“臣早就说过,不可开战。”冯固说的理直气壮:“只是太后一意要用兵马,终导致如此局面……”

早在战争打响之前,高起潜就已经和冯固有过正常的沟通,把“实兵操演”的准确区域和具体经历全都告诉了他,而且用的官方

渠道,这就等于是事先知会了朝廷。

大家都知道这是展示武力的意思,却并没有太当一回事儿:李吴山兵强马壮天下无敌,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儿,根本就不用

借机展示武力大家也不会招惹他。

反正高起潜已经说的和清楚了,军演就是军演,会严格限制在江北,绝对不会过江。那就让李吴山随便折腾吧,反正他也过不

了江。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兵竟然真的过江了,而且是打过来的。

这到底是高起潜失职还是他故意欺瞒,真的说不好。不过呢,关于高起潜的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既然学生兵已经打过来了,朝廷应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太后曾经征求过这个军事长官的意见,当时冯固说的很明确:“熟视无睹即可!”

学生兵过江了,朝廷最好紧闭城门坚守不出,这种手头乌龟式的战术根本就不是出于军事角度考虑,而是完全出于政治考量,

初衷还是为了太后好。

我就是不出去,你能把我怎么样?若是长平公主率兵主攻攻城,就失去了道义上的合法性。而且那又不是她的军队,而是他从

李吴山处借来的,时间一长,光是舆论上的压力就扛不住。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旗军能打,但却没有人相信这区区几千人就可以攻破天下第一雄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嘛。

但是太后却没有听从这个过于保守的意见,而是果断下达了反击的命令,结果……

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京卫司三分之一的人马就被击溃了。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在终于知道了这些学生兵到底有多么能打,至少不必当年的多铎弱小。

如此一来,就更加验证了冯固那个保守建议的正确性:当初我就不同意开战,是太后一定要打,现如今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京

卫司就不敢出城野战了,足以证明当初的我是多么正确!

太后原本是想寻求来自朝堂上的支持,结果这场朝会却变成了“问责大会”,一个一个沉默不语,无声的表达着对太后的不满态

度……

到底有多少人是支持太后的……这个事儿真的说不好。

尤其是见识了学生兵那恐怖的瞬间爆发力之后,原本一些摇摆不定的人也开始选择远离太后阵营了。

事情是明摆着,这既不是什么外敌入侵又不是什么灭国之战,完全就是内廷的家务事闹腾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就算是长平公

主攻破了这巍巍南京,又能如何?

大家已经在长平公主的手下当官这么多年了,很多人还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就算她真打进来,还不是要使用原本人马来治理

天下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