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末大权臣 > 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诏书

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诏书(2 / 3)

而且还是皇后的娘家人,是皇子长生最大的外援。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继承皇位的竟然是永王!在这之前,黄得功就拒绝承认这一点!

因为涉及到了皇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若是黄得功真的撕破了脸,肯定会砍了楚华文的脑袋祭旗,然后打着“匡扶正统”的旗号兵犯宁城,到时候必然就是南北大战。

上一次复隆皇帝招揽黄得功,就是由楚华文去做说客,楚华文楚相公不负所托,很顺利的完成了使命。这一次,又是由楚华文出马……

楚华文还能不能象上一次那样说服黄得功呢?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楚华文刚刚到了芜湖地面上,一见到黄得功的面,当天晚上黄得功就宣布效忠新朝,并且只带着一百四十个士兵进京吊唁复隆皇帝。

如果黄得功真的反对新朝,如果他真的想拥立复隆皇帝的儿子,肯定不敢只带这么点人马进京,若是永王翻脸他根本就不可能活着离开京城。

黄得功并没有带着大军“匡扶正统”,永王也没有趁机扣留他,反而大加赏赐,完全就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情形……

随着黄得功正式宣布效忠,新朝最大的隐患在无声无息间就消于无形之中了。

所有人都忍不住的松了一口气……

黄得功就这么低头服软了?就这么接受了现实?这幅情形不要说是江南百姓没有想到,连李吴山都深感意外。

在李吴山李大帅的预料之中,永王若是想稳住局势,于黄得功之间必有一战,所以他才会急急吼吼的调动大军,摆出一副三面合围黄得功的架势,其实就是为了给永王站台,就是逼迫黄得功就范。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大旗军的主力还没有开赴过去,永王就已经把黄得功摆平了。

现如今,李吴山的面前就摆着一份黄得功派人送过来的书信。

李吴山和黄得功这二人,虽然都是大明朝的臣子,其实全都是地方实力派,唯一的区别就是李吴山远比黄得功更加强大,除此之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二人素无私交,唯一一点可以谈得上是“交情”的东西,则是湖广之战的时候,黄得功的水军曾经配合大旗军作战,算是有那么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但也就仅仅如此而已。

从本质上看,随着复隆皇帝的驾崩,在继承者的问题上,李吴山和黄得功之间是绝对的敌对关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是那点小小的交情可以掩盖的。

但是现在,黄得功却派人给李吴山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封信虽然是黄得功派人送过来的,但纸面上的内容却和黄得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书信,而是一道诏书。

是永王给黄得功的诏书。

这道诏书出自永王之手,由楚华文带给黄得功,然后黄得功又直接把原件儿转给了李吴山。

诏书和李吴山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却不远千里送到了他的面前。

看着这份诏书,李吴山沉默良久。

过了很久,旁边的金雀儿才幽幽的说道:“永王不愧是老爷的学生,这份胸襟和气度……让人折服!”

为了争夺帝位,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代价,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父子相反兄弟反目的事情,遍布于史书之上,早就不新鲜了。

但诏书上的内容,却足以让唐宗宋祖之辈汗颜的无地自容,仅凭诏书上的那几句,就足以让永王成为千古帝王。

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份退位诏书。

永王还没有正式登基,虽然已经开始履行皇帝的职责,但却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皇帝名分。在正式的等级大典之前,还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皇帝。就是这位还没有正式登基的皇帝,已经拟好了一份退位诏书:

“……朕无功无德,何以继承大统?唯先皇托付,勉而任之……成皇帝之高风亮节,朕切知亦,实我天下计,而非朕为帝选……先皇子嗣方为正统,复隆二十二年始,朕必退位以尊新主,此誓人神共鉴,若有违者刀斧加身不入祖祠……”

看似轻飘飘的几句话,其实真的比泰山还重,因为这是新皇帝的誓言:我既无功劳又没有足以服众的德行,却成了大明的天子。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先皇的托付,勉勉强强凑着先干一段时间。兴宗成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年幼的儿子,就是因为他担心儿子不懂事,会坏了这大明朝的江山,这份心思我明白的很。这是复隆皇帝的高风亮节,是为了大明江山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却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人选。我知道他的儿子才是大明正统,所以我决定,从复隆二十年二年开始,也就是皇子十四岁的时候,就会退位让贤,把皇位还给侄子,并且尊奉他为皇帝。这是我公开的实验,要是违反了死后入不了祖坟!

古人十四岁即为通俗意义上成年人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对于一位帝王而言,死后不入祖坟是比“刀斧加身”要严重百倍的誓言,而且这道诏书一旦公布,全天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