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龙体欠安(2 / 3)
可能留得住他?
虽然薛广济如此直白的拒绝让复隆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却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实在不好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病情就和天下人争利,正要开口说点什么,旁边的长平公主却抢先开口了:
“薛神医今天开的什么方子?”
“照旧是前番的方子。”薛广济说道:“黄莲为君,川贝为臣,各取四钱,以三碗水熬成一碗,以冬梨汁辅服即可。”
和太医们开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药方相比,薛神医开的这个方子简单到了极限,仅仅之后黄莲、川贝两味药物,然后辅佐以冬梨汁就可以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药方,却对皇帝的病情有着立竿见影的奇效,想不服都不行。
“万岁的病情本不为甚,只是一味进补给耽搁了,再加上操劳过剧,才会恶化成今日这般模样。”薛广济淡淡的说道:“人参吃死人无罪,黄莲医好病无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皇帝的病情是事关天下的大事,肯定会玩儿命就进补,拿人参、茯苓之类的大补大发之物当饭吃,就算是体壮如牛的彪形大汉也架不住这么折腾,不事劳作不做锻炼的皇帝那还能好得了吗?
明明三文不值两文的药物就能把病治好,偏偏要弄一大堆补药出来……药物这种东西,不是说价格昂贵就一定是好的,最要紧的是对症下药,在很多时候苦涩的黄莲反而比人参之类的补药更有实用价值。
“按照草民开具的方子,连服二十天,当有效果。”薛广济说道:“然药剂终究只是佐使之物,万岁的病情……恕草民斗胆直言,同样的病情若是落在贫寒百姓的身上,早已痊愈了。盖是因为升斗小民每日操劳,日夜活动筋骨,自然可收固本培元之效,陛下久在深宫不事劳作,又操劳日甚,元气早已不固,唯有少操心多劳力,早晚之间多出去走动走动,终究没有坏处……”
薛广济说的这一番话其实很容易理解:我的药方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同样的病情落在一般的老百姓身上,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因为普通的市井小民需要经常劳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你这个当皇帝的久居深宫,身体状况还不如一般人呢,又经常焦虑操心,免疫力下降的非常厉害,稍微有点小病小灾就招架不住。
薛神医的意思就是让皇帝多多活动多多运动,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了比服用什么样的药物都更好使。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皇帝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只要平时多加锻炼自然而然就是会好转起来。
这一层意思,长平公主已经听的非常透彻了。
“薛先生医治有功,赏。”
长平公主一声令下,当场赏给了薛广济六匹锦缎。
客客气气的把薛广济打发走之后,长平公主马上下令:“来人,为万岁更衣……”
“做甚?”
“神医不是说了么?要万岁多出去走动走动,我陪着万岁去御花园游览……就是走动走动,多活动活动筋骨总是好的。”
“也好,摆驾御花园……”
长平公主当即就笑了:“不必摆驾了,单纯就是为了让万岁走动出汗的,若是乘着步辇,左右有人搀扶,还怎么活动筋骨?你呀,就是养尊处优的太久了,都出点力气出点汗水,什么样的风寒灾病也就没有了……”
姐弟二人出了正殿,步行绕过了春和宫,来到了御花园,身后还跟着一大群太监宫女,捧着坐器、手炉、唾筒子等等一应的杂物。
正是花草枯黄万木萧瑟的时节,御花园里完全就是一派深秋的肃杀景色,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景致。好在根本就不是为了观景,而是为了锻炼身体。
姐弟二人漫无目的的在御花园里游走着,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李吴山伐朝鲜的折子已经到了吧?”
长平公主答道:“刚刚到。”
“这是先斩后奏之举啊,朝廷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回复朝鲜使臣?”
李吴山出兵伐朝鲜这个事儿,早就光复了沈阳之后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现在已经过了四五十天的时间,事实上张三娃已经率领大旗军的东路军开赴到了汉阳一带(这个汉阳不是湖广的那个汉阳,而是汉城,今天的首尔。)
这个事情在舆论上弄的很热闹,现如今复隆皇帝的案头就摆放着两份奏折。
最先到的那一份是朝鲜使臣带过来的,另外一份则是出自李吴山之手。
按照朝鲜使臣的说法:张三娃率领五万大军(这个数字绝对是假的),悍然入侵,朝鲜上下大为震动,不知所谓何来,恳请上国皇帝下令,让李吴山撤兵,以全藩国之义,以安属民之心……
乱七八糟的话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只有两层意思: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大旗军为什么要侵略我们,再就是希望上国天朝严加约束大旗军,让他们赶紧退回到鸭绿江对岸去。
而李吴山的奏折则完全是另外一种说法:有小股伪清余孽窜逃入了朝鲜,所以他才命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