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末大权臣 > 第四百六十章 应对之法

第四百六十章 应对之法(2 / 3)

力和精力再象以前那样处理政务了。

因为复隆皇帝想要成为太祖洪武皇帝那样的君主,而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废黜相权,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影响和制约,必须掀起大狱大肆株连,而且直接取消了宰相、丞相等等这些类似的职务,避免了权臣的出现。这几年来,复隆皇帝做的事情和朱元璋曾经做过的事情几乎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朱元璋用血腥和暴戾干掉了相权,而复隆皇帝则是用相对温和的手段,正在一步一步的把内阁从决策机构坚城一个有名无实的秘书机构。

这一套手法,当年的明成祖永乐大帝就曾经做过,复隆皇帝只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不立内阁首辅大臣,把内阁架空成为自己的附庸……

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会极力集权,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到自己的手中。

但是,复隆皇帝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那么做了。

虽然他就极力想要提拔永王,奈何永王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边,甚至弄出了“离家出走”的闹剧。所以,他才不得不让长平公主帮他处理政务,这是他唯一可以绝对信赖的人。

“李吴山在北边搞的均田之事声势很大,颇得民心!”统计人口重新划分土地,虽然极大的打击了士绅地主阶层,但却收获了底层的民心,对于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说来还真有趣,这均田政策根本就不是李吴山的首创,而是“复隆新政”的重要内容,最先由状元公利中提出来的,当时的复隆皇帝曾经想过要在江岸推行,但却因为有太多的顾虑而迟迟不敢付诸现实,却被李吴山抢了先。

想当初,李吴山就曾经很正式的对复隆皇帝说起过这个事情,由他在北方先行推行,见到成效之后再由朝廷在全国正式实施,这本就是商量好了的事儿。

既然均田制度这么好,理应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我以为,此事还需慎重些才好!”在这个事情上,复隆皇帝表现的有些急躁并且过于操切了,而长平公主则显得更加沉稳,颇有几分老成谋国的架势:“均田固然可以收获民心,也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国力大增,但这是一柄双刃剑,一个弄不好就会伤及自身!”

均田制虽然极大的笼络了底层百姓,却把士绅地主和士大夫阶层给得罪死了,这可不是小事情,而是事关国体的根本大计。

在很多时候,皇权只是一个象征,真正统治地方的则是士绅地主阶层。李吴山之所以敢这么干,就是因为他有一支无敌的军队。

大旗军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局对 ,而是一个庞大且又完整的体系,干掉地主士绅阶层,不惜以血腥手段进行大清洗,然后由大旗军体系完成一次替代,等于是把统治基础从下而上的换了一茬。

朝廷有这样的实力吗?

就算是朝廷有这个实力,干掉了地主士绅阶层之后,拿什么进行替换?新一茬的地主啊?那还不如不换呢!

李吴山敢得罪整个地主阶层,朝廷可不敢,这就叫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地主士绅这双鞋子,大明王朝已经穿了几百年,早就与血肉融为一体,已经脱不下来了。

均田制度属于复隆新政的一部分,并且确确实实的江南朝廷最先提出来的,却迟迟不敢真的推广,就是出于最现实的考虑。

除了这些个现实的顾虑之外,长平公主还想到一个更加的长远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均田制度的软肋,同时也是致命缺陷:暂时性。

天下的田地只有那么点,几乎就是一成不变的数字。随着战争的结束,人口必定会飞速增长,而李吴山又大力推行奖励生育的制度。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大明朝的人口数字一定会出现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人口飙升而田地却不加增,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把田地分完了,那么后来人口怎么办?

他们没有田地,怎么活下去?若是再来一轮均田政策的话,再次重新分配土地,必然会得罪现在的这些农民,毕竟谁也不想把已经出到嘴巴里的好处再吐出来。

单纯依靠均田制度,虽然能够很快的提升国力凝聚民心,但是长久来看,却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这一点,只有长平公主看出来了。

复隆皇帝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想的那么长远,听罢了长平公主的分析之后才意识到均田制度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完美。他轻轻的放下单片眼镜,用力的揉着有些麻木的额头,长久沉默不语。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复隆皇帝的身体状况不仅大不如前,连视力都越来越不好了,无论看什么东西都迷迷糊糊,有时候还会出现“重影”的状况。按照宫中太医的说法,这是气血两虚的缘故,所以玩儿了命的补,药补食补的法子用了不少,人参、阿胶之类的补品不知道吃了多少,反而越补越不行,不得不从红毛商人那里买来了几幅单片眼镜。

关于皇帝陛下戴眼镜这个事情,还引起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好几个老臣,都觉得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