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2 / 3)
放心,并且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所谓皇帝与大臣,不过是统治阶级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他们代表着一个阶层。从来就没有永世长存的阶层,只有万古不亘的民族……”
对于复隆皇帝而言,这几句话就更加的难以理解了,但永王接下来的那句话他却听懂了:
“当皇帝与官僚不能为我族之繁盛而出力的时候,甚至变成了民族发展的阻力,那么,就一定会被推翻。”
推翻皇帝和官僚,这不就是造反吗?不就是第二个李自成了么?
“不,这不一样,李自成推翻的是我大明,而民族的需要不是推翻哪一个皇帝,也不是终究哪一个王朝,而是改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至于那种形式究竟是什么,完全取决于民族的需要。或者是另外一个帝国,更大的可能是则是……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皇帝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话早已深入人心,而且非常容易理解。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一句话也不难懂,反正就是实力至上呗,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皇帝。
但是,没有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若不是为了做皇帝,干嘛还要造反?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是什么?
“有没有皇帝,完全取决于民族之所需,也就是说,皇帝并非天命,而是出于民族的需要。当皇帝的存在不再是一种必要的时候,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这句话好像是绕口令,复隆皇帝听的似懂非懂,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却抓不住要点,显得有些虚无缥缈……
“好吧,朕问你一个问题,若是没有了皇帝,这天下是谁的?”
“天下属于我族。”
“那总要有个当家做主之人吧?总要有个说话算数的人吧?”
“那个人是谁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属性,他必须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仅此而已。”
“你说的这些朕听不明白,难道吴山军校里边就传授给你们这些东西吗?”
“这些才是真正的精髓。”
“好吧,好吧。”对于这些完全无法理解的问题和概念,复隆皇帝只能选择回避,只能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那你给朕好好的说说,李吴山为何如此看重新政?”
“我不知道,”永王的回答直截了当:“但我知道一点,新政必然是对民族有利的,这是根本中的根本。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一切对民族有利的事情,李吴山都会鼎力支持,反之则会竭力反对,甚至会不惜兵戎相见。”
“虽然我不知道新政的好处,但我却看到了李吴山的雄心。”永王说道:“你们没有见识过那些学生的厉害,根本就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以李吴山面前的实力,很不就不需要出动大旗军的一兵一卒,仅仅只是那几千学生,就能击败任何对手……”
“若是真到了兵戎相见的时候,官军不可能是学生们的对手,完全不可能,真的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身为皇家血脉,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现在的吴山军校,总共有八期学生,人员近万,真要是放手一搏的话,尽起天下之兵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吴山军校的学生们确实很厉害,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实,但却想不到已经厉害到了这种程度,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若是李吴山仅仅只是想改朝换代,他的实力早就够了,但吴山军校却一直在招募更多学生,足以说明他所图者大。”
如果学生们真的那么无敌,确实堪忧啊。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兴建一所属于朝廷的军校,仿照李吴山的学生军建立一支禁卫军式的军队,才能与之抗衡,这也是当初让永王去军校学习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不,这根本不可能。”永王说的斩钉截铁:“用学生军式的禁卫军去对抗学生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为何?”
在复隆皇帝看来,自己身为大明之主,占据了天然的大义名份,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军队就是最可靠的武力,但永王却毫不客气的戳破了他的幻想。
“学生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固然是因为火器犀利战法全新,最根本还是因为思想。”
“他们不效忠于任何一个人,甚至不对李吴山效忠。同理,以此培养出来的禁卫军也必然不会效忠于皇帝,而是如学生军一样,一定会效忠于我族,并且只对我族负责。”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花费无数的时间和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打造出来的军队却不效忠于皇帝,而是只对我族效忠,这和李吴山的学生军没有任何分别,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拱卫大明的武力,反而会成为心腹大患。
武力对抗是绝对走不通的,有样学样的培养自己的队伍,注定是一条死路。
那应该怎么做?
“只有尽可能的做些于我族有利之事,让李吴山和他的学生们看到皇帝是有用的,这是唯一的办法。”永王无奈的说道:“其实我并不看好这个法子,但这已是唯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