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复隆新政(3 / 3)
,但毕竟兹事体大,牵扯的范围太广,又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皇帝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意见,而是淡淡的说道:“利卿所言不无道理,然干系重大事关国体,还需慎重思量……”
“万岁……”利中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复隆皇帝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很快转移了话题:“此事容后再议,还是先说说酬军之事吧。”
所谓的酬军,其实就是特指如何犒赏大旗军。
光复北地收复故都这个事,虽然是北伐军做出来的,但北伐军的主体就是大旗军和扬州军,早在很久之前,李吴山就以“便于协同”为借口,事实上把扬州军给合并了,而朝廷又严重缺乏对扬州军的事实掌控,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保持了一个默认的态度。
大旗军的功劳,不管怎么说,都不容抹杀,谁也贪不去。
如此天大的功劳,肯定要有高封厚赏,但到底怎么赏呢?
这是一个难题。
封官?
虽然大明朝从来就没有“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说法,但这个称呼是当初崇祯皇帝钦封的,不承认也得承认。
作为一个武人,还有比这更高的官职吗?
给爵位的话,李吴山那个忠勇公的爵位已经算是到头了,再往上加封的话,就真的只能封王了。
按照大明朝的体制,从来就没有异姓王,只有宗室才能封王,李吴山显然不符和这个条件。虽然在大明朝的历史上确实封过几个异姓王,比如说徐达、常遇春那一批开国元勋,虽然封了王却是追封而不是实封。
异姓王,只有功勋卓著者死去之后,才有这样的待遇。
反正人已经死了,又不能传承世袭,就算是个封个玉皇大帝也不过是个哀荣罢了。
到底应该怎么封赏李吴山,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