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明末大权臣 > 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

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2 / 3)

图伟业不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个事情就是收复九江!

复隆皇帝故意做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云淡风轻的说道:“虽说民生艰难国库空虚,终究还是有些个忠臣良将能做点事情,比如说这克复九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嘛!”

听了皇帝的这句话,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愣住了!

什么?克复九江?

朝廷已经收复九江了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们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呢?

收复九江的捷没报文书有经过兵部和司务司,而是由李吴山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所以,眼下的京南君臣当中,暂时还只有皇帝本人知道这个消息。

“前日深夜,王师三战三捷,收复了九江,九江以东已重归我大明了。”虽然心中万分得意,还是拿捏着皇帝应有的气度,强忍着心头的极度狂喜,故意表现出一副很沉稳的样子,慢慢的取出那份战败,就好像是炫耀一般说道:“这是昨天下午的战报,诸卿家都看一看吧。”

收复九江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呢,怎么就三战三捷了呢?

众人纷纷传阅那份战报。

看罢了战败之后,这些个国之重臣才知道了湖广方面的消息。

在部堂大员和内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之下,王师就三战三捷顺利克复九江重镇,掐断了长江航运,消除了来自南京上游的巨大威胁,这绝对是一场空前大胜!

“如此大胜,实在可喜可贺。”

“与无声处行雷霆手段,俄顷之间收复九江,我大明军威之盛可见一斑。”

“清廷不过是跳梁小丑,覆灭将从九江始……”

“收复故地已见成效,我大明中兴有望……哦,不,是已经开始中兴了!”

一时间,称颂道贺之声汹涌如潮,仿佛这不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而是整个战争的胜利。

只有程园毕、黄宏东等几个内阁大臣沉默不语,显得有些冷淡。

纵观整个封建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则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自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用血腥手段废黜了丞相一职之后,相权就已经在事实上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渐成熟的内阁制度!

虽然内阁只是皇帝的执行机构,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当中,内阁都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制定者。关于这一点,万历年间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根本就不理会国家大事,但是在内阁的住持下,国家依旧运行的非常平稳,甚至比皇帝亲自掌控局面的时候还要好一点儿……

从某种意义上看,明朝的中晚期,都是内阁主导政局管理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内阁大臣的本身的品阶虽然很低,但权力和影响却空前提高,等于是把宰相从一个具体的人变成了一个决策机构,同时还避免了宰相做大,不会出现相权影响君权的情形。

但是,这一次,局面却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九江大捷,一定是派遣了大量的人马,同时还用了海量的物资,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在内阁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完成了,等于是架空了内阁。

作为内阁成员,程园毕和黄宏东的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儿!

但这毕竟是一件好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按照程园毕的猜想,这事一定是李吴山鼓捣出来的。

收复九江,把阿济格堵死在湖广让十几万清军无法威胁江南,本身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个事情的流程和程序合法吗?

若是不合法的话,就一定要阻止,至少不能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形。要不然的话,他李吴山的影响力将不仅仅只是军事层面上,很有可能直接越过内阁影响到政治层面。真要是出现了这个状况,李吴山就有可能成为集相权和军权于一身的大权臣。

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九江大捷是李帅一手主导的吧?”

面对程园毕的疑问,皇帝显得很不高兴:这一战是本朝成立以来的首次大捷,同时也是第一次收复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城市,影响力举足轻重。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功劳揽到了自己身上,你们怎么又提李吴山呢?

难道我这个当皇帝就不能打出一场辉煌大胜吗?还是说你们真的以为我这个九五至尊就不如李吴山?

复隆皇帝甚至懒得分辨,直接就把《西江月》作战计划书甩了出来:“这是西征的总体战略略,从筹备开始,一直到现在打出九江大捷,每一件事朕都尽知。李帅虽居功至伟,也不能说朕就一无是处吧?”

这句话已经说的相当重了,带着非常明显的不满情绪。

作为一个君主,最忌讳的就是被臣子轻视了。凭什么一打了胜仗你们就会想到李吴山?难道这九江大捷不是应该属于我这个皇帝的吗?

虽然西征确实是李吴山提出来而且也确实是他一手运作的,但我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配合李吴山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精彩大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