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专业专家(2 / 3)
手下留情,专门力保他们这几个人的结果。
“多谢大帅保全之恩。”
“承蒙大帅照拂,辈子感佩五内……”
“好了,好了,这些个客套话就不必再说了吧。”李吴山笑着说道:“今日请诸位前来,非为其他,实在是遇到了点小小的难题,希望能够得到诸位的指点。”
“这指点二字,卑职万不敢当,大帅有甚么事情,只管吩咐就是。”
“好!”李吴山转过身去,从屏风后面取出一杆火铳放在桌子上:“想来诸位对这东西不陌生吧?”
这几个人全都是技术官僚,而且都是专精火器的,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当世的火器专家了,尤其是苗凤苗郎中,本职工作就是设计、督造火铳,当然对这东西不陌生。
“这是通体铳,始造于崇祯十一年,仿的是佛郎机人的直筒大铳,又参考了我朝旧有的鸟嘴铳。时至今日,制造局尤有不少库存。”
“苗郎中知道的很清楚啊。”
“卑职不敢有瞒大帅,当年卑职就是这火铳的设计者之一,又曾亲自督造,当然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这种后装的燧发式火铳,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各种精巧设计都可以算得上是一流水准,但却并没有推广开来,还没有正式列装就封存了。
因为这玩意根本就是一个失败品。
虽然这种火铳的种种设计都很精巧,而且经过几次改良,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射程严重不足。
虽然这个时代的火铳还比较原始,但火铳毕竟是火铳,是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射程绝对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弓箭。
但射程是一回事,有效射程又是一回事,这根本就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火铳的射程还算可以,有效射程却非常糟糕。
面积式的杀伤方式,注定了这种武器的精准度远远不如弓箭,尤其是在一定的距离上,火铳的杀伤力会大打折扣,甚至降低到惨不忍睹的程度。
比如说这杆火铳,弹丸可以打出几百步之远,但精准度却糟糕的很,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尤其的对于披甲目标,杀伤力非常低下。
六十步开完七十步之内,根本就打不透重型甲胄。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只需一个快速冲锋,敌人就能直接冲过来劈砍了,却无法对敌人的披甲目标造成有效伤寒,一旦敌人接近,这玩意真的不如烧火棍好用。
所以,仅仅只是制造了一批试验品,并没有正式列装军队就放弃了。
而且,在这个冷兵器和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起到决定作用的依旧是冷兵器,弓箭、枪矛、砍刀仍然是主流武器。
但李吴山却知道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也知道火枪真正的强大之处,一直都是试图找到一款最好的火铳。
经过无数次对比和实验之后,李吴山还是选择了这款半途而废的失败品。
这一款火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非常利于速射,而且便于保养维护,唯一的缺陷是有效射程的不足。
但这并非不能克服的技术难题。
“我觉得这款火铳颇有些可取之处,所以做出了一些改良,”李吴山取出自己亲手描绘的图纸:“诸位都是火器的行家,看看我画的图纸如何?”
大家都是内行人,一看图纸就能计算出各种技术参数。不得不说,李吴山画的这份图纸确实对有效射程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但却有利有弊。
这种技术上的细节问题,是一定要说明白的,马上就有人之处了“李吴山版”火铳的弊端:“经过大帅改良之后,确实看看提高射程增加杀伤,但……”
“有话直说,千万不要拐弯抹角。”
“那卑职就直说了。”兵部执事稍微犹豫了一下,尽可能选择使用更加婉转的措辞,指出了“李吴山版”火铳的不足之处:“大帅利用加长铳筒长度来增加有效射程,这本是最常见的手段,但大帅设计的这个铳筒是不是忒长了些?装填起来,是不是稍微有些不便?”
在没有膛线的时代,增加枪管的长度的延伸射程的主要手段,李吴山就是用了这个方法。
铳筒太长了?
长一点不好吗?
经过那个执事的提点之后,虽然他说的非常婉转,李吴山还明白过来了: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一款火铳还不如以前的老版本呢,虽然增加了有效射程,但却不实用,直接从军用武器沦为了一杆猎枪。
大明朝的火铳有无数个版本,但却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军用版本反而粗制滥造的民用版本威力更强。
猎物山民自造的猎枪,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超过军用火铳。这是因为猎枪不是标准版,可以随意提高火药的装填量,还可以把枪管弄的很长,射程也就更远。但军用品却不能那样。
猎人、山民以为的追求射程和杀伤效果,那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远远的朝着猎物放一枪,然后就可以抄起猎刀或者是长矛直接冲上去,杀死被猎枪打的千疮百孔早已奄奄一息的猎物,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