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2 / 3)
朴实的厢房,而厉承正背对着她坐在桌案前。
穆清一时有些怔愣,厉承,还活着?
仰面静躺了许久,她方才忆起自己昏过去前的场景。竟是厉承救了她?
穆清张嘴,却因为前几日发了高热的缘故,喉咙干涩沙哑,还泛着苦味儿,本想说话,出口却成了一句破碎的嘤咛。
厉承回过身来,看见穆清醒了,笑道:“阿谣娘子醒了,感觉如何?”
穆清呆愣愣地看着他,她脑中的疑问太多,清了清嗓子,最终哑声道:“这是在何处?什么日子了?”
厉承坐到榻前,笑着宽慰道:“鹿邑的一家客栈内。你睡了整整三日,今日已是七月二十九。”
穆清阖起眼眸,混混沌沌地算起了日子,七月二十九,原来她在那暗无天日的暗室里待了整整十九日。宋修远应已回京了吧,他会把莫词认作自己么?
经此一劫,阿兄一定会带她回华蓥,而她自己亦无留在郢城的必要了。往后的日子里,大概再也见不到他了。
这个时候,厢房的门忽然被推开,进来一个端着药的圆脸小娘子。那小娘子见穆清醒了,先是一愣,后又开心道:“娘子终于醒了!太好了!”
穆清疑惑地看向厉承。
厉承招呼着圆脸小娘子走到穆清身前,道:“阿谣娘子先前病重,我就买了一个丫头贴身伺候你,这丫头唤作阿颜。”
闻言,穆清这才发觉她周身清爽,原先那套污渍斑驳的衣衫已被换成了干净的棉麻中衣。这些应都是阿颜的手笔。难为厉承一介江湖游侠还能替她想到这些。
穆清对着厉承回以一笑。眼前的这个厉承,没有掳她,却救了她,正经起来的模样与她印象里的那个厉承很是不同。
阿颜将药碗放至床头,扶着穆清坐起,又往她腰后塞了一个软枕,接着便顺势将药碗递到了厉承面前。
厉承看着面前的药碗,面有尴尬,穆清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阿颜这时才如梦方醒,将药碗递给穆清,道:“前几日娘子昏着,皆是郎君亲手将药灌下去的,手法极是利索老练。今日是我昏了头,娘子莫要见怪。”
厉承扒拉着头发;“我跟着医馆里的老大夫学的。”
穆清静静地将药喝了。原本苦涩的喉咙这下更苦了。
“阿兄呢?”穆清想起昏倒前厉承说的话,忽而问道。她以为厉承会带她去见杜衡。
正在收拾的阿颜这时疑惑问道:“咦?原来郎君不是娘子的阿兄?”
穆清微不可见的蹙眉。
厉承叹道:“我前日便给他递了消息,郢城至鹿邑不过一日的路程,论理他昨日便该到了。但不知为何,到现在都不曾露面,连个回信都没有。啧,你那愚兄这时候怎么对你这般不上心。”
穆清心底一惊。莫非这二十几日里,杜衡亦出了事?还是消息被截了?
“你用什么给阿兄递信的?”穆清忽然问道。
厉承讷讷回道:“信鸽啊......”
“被截了,一定被周墨截去了。”一个可怕念头闪入脑中。喉头梗塞,心中惶恐,穆清倏地坐直身子,对厉承道:“带我离开这里好不好?东宫一定会找过来的。”
哪怕只有一丝丝可能,她都要杜绝。那样的日子,她既然已经熬过来了,就绝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东宫?可是京城里的那个东宫?”阿颜还未出去,耳里忽然钻进这两个字,心底又惊又喜。她这回莫不是攀上高枝了?
穆清心绪正激,扭头喝道:“与你无关!”
阿颜一时为她眼里流露出的气魄所摄,不再言语,灰溜溜地拿起东西便出去了。
厉承看到穆清一惊一乍的模样,心底升起一股怜惜之情,宽慰道:“阿谣娘子莫要担心,那日看押你的两个郎君皆被我烧了,深山老林的,有谁会知晓死了两个人?眼下行宫里的那位只怕还以为你们在路上呢。”
穆清摇着头,神情凄凄。不会的,东宫的暗卫遍布夏国半壁江山,即便没有厉承的信鸽,没准儿周墨亦知晓了她眼下正在鹿邑。厉承一个江湖游侠,又怎么会了解朝堂明里暗里错综复杂的布置呢?
厉承想了想,见穆清还是这副模样,又哄道:“如此,我现在便去处理那日留下的痕迹,保证连鬼神都瞧不出来,如何?”
这都是什么下策!穆清哑着声求他莫离开,厉承却以为穆清大病初愈,起了孩童脾气,轻声安抚道:“阿谣乖,我去去就回。”
穆清更无奈了。她劝不动一个执拗的男人。
待阿颜又回到厢房,厉承交待了几句便走了。留下穆清蜷在榻上,与坐在杌子上的阿颜大眼瞪小眼。
约莫过了半盏茶的时辰,原本端坐在杌子上的阿颜忽然朝床榻走去,手中拿着不知从何处变出来的绳子。
穆清一下警觉,下意识地伸手去拿脚边的匕首,却摸了个空。
她还在床榻上!
穆清飞快地倾身去够床榻下的云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