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2 / 4)
魏昭,虽说迫不得已,可在魏昭的心里还是留下阴影的,魏昭是心甘情愿的,可经过此事后,魏昭对自己不能全身心地信任。
他知道这不能怨魏昭。
徐曜大步上了台阶,进门把魏昭放在榻上,杏雨挑帘子从东屋走出来,“侯爷夫人回来了。”
徐曜抬手,“下去吧!”
杏雨退下去。
徐曜凝眸看着魏昭,魏昭垂着头,橘黄色的宫灯,发着柔和的光,映着魏昭修长的颈项,柔美的弧度,灯下凝脂雪肤,晶莹剔透。
徐曜的心软成水,缓和了语气,“阿昭,我从来我想过我们分开。”
魏昭偏过头,忽闪着水样的明眸,细碎的光芒闪动,点点头。
徐曜伸臂把她搂在怀里,“我不久要回夏平关,现在三弟在夏平关驻守,朝廷军队撤退,退守京师,张俊残部和段氏鲜卑已经逃往大漠深处,许渭和周翼率燕军深入漠北,彻底消灭张俊余部,解除后顾之忧,我燕军方能发兵,攻打京师,这次的意外,拖延了当初预计的夺取京师的时间,对我们进兵很不利,你知道举国各地将领拥兵自重,觊觎皇位已久,将来还有大的战事,阿昭,你别胡思乱想,让我放心,你夫君还有几场硬仗要打。”
为了安慰魏昭,他没有亲自带兵追剿张俊余部,而是命许渭和周翼领兵征讨。
魏昭点点头,“曜郎,你尽管做大事,我跟子初在家等你。”
徐曜争天下,这个天下要争的人太多了,通往九五之尊,路可能很长,中间不乏很大的变数,就像徐曜这次出兵,所有都筹谋好了,中间还因为徐玉娇出现差错。
徐曜现在拿下夏平关,朝廷已经掌控不了局势,执掌兵权的各地太守、州牧,纷纷宣布自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豫州牧、兖州刺史、徐州牧、青州刺史、渤海太守,先后宣布自立,
这些争夺天下者,实力最强当属益州牧刘项,蜀地富庶,逐鹿中原,进可攻,退可守,还有西南信王萧重。
徐曜在她耳边深情地说;“阿昭,相信你夫君一定能赢,不会白白辜负你这番牺牲。”
徐曜没听见她回答,额头撞了下她的额头,“想什么呢?”
他现在有点摸不透她,因为魏昭经常坐半个时辰不说一句话,今晚破例夫妻俩说了这么多话,这也是他救出魏昭以后,魏昭说的最多的话。
魏昭想四爷徐询,徐询的腿残了,跟徐家人是怎样交代的,徐询的事,应该告诉徐曜,
“曜郎,四弟的事我没告诉你,因为回府之前,我不确定四弟的生死,我不知道怎么跟你说。”
“四弟发生了什么事,我还没功夫细问。”
四爷徐询的事,没几个人知道。
魏昭就把四爷徐询被辽军擒获,要挟她献城池,自己后来如何使计,告诉了徐曜。
徐曜恨铁不成,“四弟荒唐,阿昭,你做得对,寒城百万人口,四弟一条命,微不足道,你非但没有错,你还救了他,老天眷顾,我娶了你阿昭,我有你在背后支持,为我分忧解难,我还有何理由不赢。”
魏昭摆弄他衣襟,“曜郎,四弟的腿我猜是那次留下的伤残,我不知道四弟是否恨我,还有四弟明知道两军交战,跑到前线做什么?”
徐曜道;“四弟文不能兴邦,武不能定国,书呆子一个,满脑子浆糊,你别太认真,他敢恨你,他如果不知好歹,对你有任何不尊重,你告诉我,我好好教训他。”
长兄如父,徐家长子没了,徐曜居次,为长兄,徐曜袭爵,徐家理应徐曜说了算。
徐老夫人夫死从子,徐家大事徐曜做主,包括弟妹的婚事。
有徐曜撑腰,魏昭放心了,不怕徐家人知道徐询腿残的真相。
徐曜心里装着大事,没理会细枝末节。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杏雨的声音,“公子回来了。”
魏昭赶紧从徐曜身上下去,整理了一下衣裙,步子初身后跟着五妹和玉花,走了进来,看徐曜在屋里,“父亲母亲一起回来的?”
魏昭招呼他过去,温柔地说;“子初吃饱了吗?”
步子初摸摸圆滚滚的肚皮,“饱了,祖母叫我吃饱饱的。”
玉花说;“奴婢看公子吃了不少东西。”
徐曜看一眼,“母亲老了,喜欢小孩子胖,胖瘦只要身体结实,我看子初缺乏锻炼,我明早带着他习武。”
魏昭舍不得,“曜郎,太急了,子初还没熟悉环境,等过几日熟悉了,你带着他早起习武。”
徐曜道;“我还没有他大,师傅教我习武,早晚习武,中间读书。”
魏昭拿眼睛瞟他,似乎替步子初求情,徐曜纵容这娘俩,“好,等过两日,子初熟悉了再开始练。”
提起徐老夫人,魏昭说;“母亲要把子初放在屋里养,我说夫君要教子习武,母亲就没强求。”
“不行,子初还是你亲自教养。”
徐曜也不同意母亲带子初,他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