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两家之女(1 / 2)
敦郡王妃终于知道,她或许是敦郡王最爱的妻子,或许是谷国最好的王妃,或许是另外八个孩子眼里最好的母亲,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心。
唯独在这个孩子面前,什么也不是!
敦郡王妃蹲在四岁的乔静蘅面前,问她道:“你要如何?”
“我要回骊夷。”
“为什么?”
“那里有我的二娘、我的二爹、还有我的哥哥们。”
乔静蘅一直喊骊夷的孟氏夫妇为二娘、二爹,孟氏让她改口,说了几十回不听,后来就随她去了。
小小年纪,把话说出来,却是字字掏人心窝子。
我的二娘、我的二爹、还有我的哥哥们。
好一句“我的”!
那敦郡王府对她而言,亲生父母,亲生兄妹对她而言,算什么?
郡王妃向来最擅应变,当家理事更是一把手。
此时,望着乔静蘅,郡王妃临危不乱的气度全部没有了,突然尖刻地道:“我才是你母亲,敦郡王才是你父亲。”
四岁多的乔静蘅面色冷凛道:“你说是我母亲,可我昨日才见你第一面。”
好似一盘凉水从头浇下。
把郡王妃浇个透心凉。
在乔静蘅浓浓愠色地瞪视下,郡王妃心虚不已。
不管什么原因,把乔静蘅送去骊夷四年多,那是事实!
孟氏夫妇带了乔静蘅四年多的情谊也不能等闲视之。
郡王妃脑海里印出孟氏送别乔静蘅的模样,满面泪水,催心剖肝。
孟氏是把乔静蘅当亲生女儿疼爱的。
郡王妃深吸一口气,再开口语气恢复平缓:“乔静蘅,我允你每年在敦郡王府呆半年,在骊夷呆半年。”
乔静蘅小脑袋晃晃,并不愿意,她的目标是整年整年呆在骊夷。
在她迟疑的瞬间,郡王妃已道:“这是我最大的让步。”
乔静蘅思考后,小大人似地道:“也行,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
她的声音带着稚气,面部表情却格外严肃。
郡王妃心里早有打算,先用缓兵之计把乔静蘅稳住,等她在敦郡王府享上半年的福,自然再也不想回骊夷。
谁知,半年一过,乔静蘅迫不及待吵着要回骊夷。
郡王妃无法,让乔静蘅去住了半月,便派出人手去接。
乔静蘅冷着脸对来人道:“母亲说话要算数,说好是半年,就得是半年,少一天也不是半年。”
接她的人只好灰溜溜回到敦郡王府,把话如实禀给敦郡王妃。
敦郡王妃没听完,就打翻了手边的茶杯。
而后的十几年,郡王妃一心想把乔静蘅留在敦郡王府,想毁掉曾经承诺的半年之约。
都说人心是多变的!
可乔静蘅从没变过,她依旧在每年的秋天去骊夷。
骊夷的天很蓝,悠扬的马头琴声,满山奔腾的骏马,膘肥体壮的牛羊,让乔静蘅心神驰往。
骊夷是北部的强大游牧民族,以狩猎、游牧和畜牧谋生,男女均会骑马,擅长骑射。
乔静蘅的二爹是骊夷的首领,率领部落扩张土地,向来杀伐果断。
在乔静蘅眼里,她的二爹是马背上的英雄,虬餐深目,快意恩仇,性格刚烈又直白率真。
乔静蘅在世上最佩服的人,就是她的二爹。
她的二爹,从来是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
她也要像二爹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骊夷吞并邳族的那年,乔静蘅十六岁,二爹送给她一匹红鬃烈马。
马是好马,但性子太野。
广阔的草原上,红鬃烈马四蹄翻腾,鬃毛飞扬,乔静蘅胆子向来大,翻身上马。
马一惊,凶暴地后踢,它的力道极其大,差点把乔静蘅从马背甩下。
乔静蘅并不害怕,双手拉紧缰绳,正打算把马给勒住,一匹雪白的马向她奔来。
马背上坐着一位白衣男子,五官清澈间带着一抹空灵,目光温煦如春,身上落满艳红色的夕阳,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
男子右手一挥,手中桑树皮制成的绳圈正巧套住红鬃烈马的头部。
红鬃烈马依旧不受控的向前疾奔,男子优优哉哉地抓着绳子,任凭马匹飞奔。
跑了好一阵,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男子气定神闲的勒过红鬃烈马的马头,回头朝她笑,那笑容清明过度,不染一丝尘缘。
红鬃烈马慢慢走到他身侧,坐在马背上的乔静蘅便与他并肩,他敛去笑意,恭恭敬敬叫了一声:“大嫂。”
好奇怪的称谓!
乔静蘅挑了挑眉,目里全是疑惑。
男子对她解释道:“我是沛国公府的连城,连战将军的弟弟。”
原来如此!
沛国公府的大少爷连战和姐姐乔静心已经定亲,因连战在边关驻军才推延了婚事,日后补个仪式就是姻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