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天赐良缘(1 / 2)
连晋便对宋之佩道:“勿需客套,咱们一边走一边说会话。”
“是,国公大人。”
走了一段路,连晋饶有兴味的问道:“你定亲没?”
宋之佩摇头,心道:“最近问自己是否定亲的人实在是多。”
连晋睨他一眼,森长的眼睛带着笑意上扬。
到了书房,连晋把书卷整理好,也不问学问的事,东一句西一句拉家常,和平日作派判若两人。
宋之佩恭恭敬敬站在一旁回话,虽没表露出来,实则万分讶异。
一直问到正午,连城到书房门口,探头道:“父亲,该用午膳了。”
连晋正意兴盎然,宋之佩却被他问的快吃不消,家里祖宗十七八代早就交代个遍,从小到大的经历更是一字不差的汇报完毕,就连目前住所的摆设也依样画葫芦的描述完。
连城话音刚落,宋之佩就像抓到根救命稻草似的对连晋道:“国公大人,姑母还等着我回府用饭,下官就此告辞。”
一抹满意在连晋眼中晃过,他点头应允。
待宋之佩走远,连晋献宝一样的对连城道:“年轻子弟中,没有几人能比得上宋之佩,此人沉静庄重,如醇厚佳酿,愈久弥香,让人沉淀到心田。”
连城赞同道:“宋之佩待人郑重,从不恭维也不抵毁,能忍让,能吃亏,心怀宽阔,正应了那句水深则流缓,遇到急事也能保持平静祥和,确实难得。”
父子俩意见统一。
连晋又问道:“你和宋之佩要好,观其私德,可有瑕疵?”
连城方才觉得不对劲,由下到上打量父亲一遍,随即笑道:“父亲要为三妹择婿?”
连晋讶异:“怎会提及你妹妹连漪?”
“三妹素来仰慕之佩的才情。”
“连漪年纪尚小,还待磨炼几年才能出阁。”连晋眼中精光闪现:“倒是青菡,无论相貌、才情、年纪都和宋之佩相得益彰。”
连城语音带着揶揄:“父亲所言差矣,宋之佩文雅沉静,青菡英姿飒然,一文一武,把两人提溜在一块过日子,恐怕不合适。”
连晋皱眉道:“何谓英姿飒然?青菡心底纯厚,才华超众,瞧着就是大家闺秀的模样。”
郑青菡行事无畏果断,如飓风飒然而至,闺秀女子焉能相比?
老爷子眼光特别,没人敢置喙。
连城隐忍不辩。
连晋又道:“他们二人是沾亲带故的亲戚,有过几面之缘,相互都看得顺眼,世上哪还有这等的良缘!”
何止是良配。
简直是佳偶天成。
连晋越想越动心,他忍不住道:“宋之佩自小双亲亡故,由姑姑宋氏一手带大,也不知宋氏是否敦厚明理,就算日后别院而居,两相往来,彼此客客气气才好。”
说的好像郑青菡嫁定了宋之佩!
连城笑意浓郁道:“宋氏把宋之佩当眼珠子疼,一心想挑个拨尖的,才把宋之佩的婚事耽误至今,父亲别剃头挑子一头热,平白让人看笑话。”
连晋有些坐不住了。
京都的公子哥他全筛遍,除了宋之佩,挑不出更好的。
眼下这桩千载难逢的姻缘,可不能因为宋氏没有了着落。
连城看在眼里,双手环胸,气定神闲道:“上赶子不是买卖。父亲就算相中宋之佩,也不该流露出来,得想法子让宋氏亲自来提亲,以后青菡嫁过去,也能得个体面,而不是被人指着脊梁说是自己上赶子要嫁进宋家的。”
连晋拍着儿子肩膀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还是你想的周道。”
连城神情散朗道:“难得获父亲一夸,不妨把事情交给儿子来办。”
“你可有把握?”
“只要父亲愿意下血本,便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青菡救你大哥一命,和咱们更是血脉相连的关系,别说下血本,让我倾家荡产换她一门好姻缘,我也愿意。”
“有父亲的话在,这门婚事就是石板上钉钉。”
连晋虽不知儿子葫芦里卖什么药,也晓他人脉神通,不在细问,笑笑道:“静候佳音。”
郑青菡并不知沛国公的脑筋已动到宋之佩身上,从沛国公府辞行,回庄院收拾好东西,便带着锦绣重回相国府。
马车刚停稳,蒋潋抱着儿子迎出来,郑青菡叫了声“母亲”,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嫡弟,小家伙正含着手指头吧叽吧叽的流口水,眼睛闭着,八成是吃手指吃出睡意来。
郑青菡越看越有趣,对蒋潋道:“弟弟要睡觉了,母亲赶紧回屋把他放床上,躺着舒服。”
“不碍事,刚出生的孩子不是吃就是睡,在我怀里还安稳,别看他小,却是成了精的,一搁床上立马嗷嗷乱叫,只有抱着才安稳。”
蒋潋满脸笑意,因为这个孩子,好似重新活过来。
郑青菡还记得初次见蒋潋的情景,整个人毫无生气,只是比死人多口气。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