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婚事对策(1 / 2)
“冶好一回,以后又怎么办?”
秦氏干巴巴道:“先把眼前过去,再说后话。”
“只怕眼前也过不去。”
“学医之人,不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凑巧她是个不稀罕功德的人。”
王荣撩帘子进屋,向他道:“咱们跟她非亲非故,就算见死不救也是常情。”
秦氏脸色一白,手中拾满的笔尽数掉落地面。
王聪正摸到自己打翻的笔筒,慢慢摆正,然后道:“父亲打算怎么做?”
王荣并没想过下一步,自然答不上来。
故然他答不上来,王聪却是早就想好的,他云淡风清道:“父亲应该去沛国公府提亲,待我和郑青菡结成百年之好,她就算刻薄到戮人心窝,也得救我。”
王荣被他的一席话惊到,瞪着王聪半天,想要责骂几句,终究没有骂出来,隐含怒色道:“她也配?”
“除了她,还真没人配得上。”王聪的声音清晰流畅,像是早就想好的说辞,显得格外行云流水:“救我一次,纵能救我第二次,却不可能生生世世救我,倒不如将她留在身边,它日再遇死劫,也不至于一筹莫展。”
成亲后,夫君病入奄奄,要是不想当寡妇,总得救上一救。
两人成家生子,夫君延口残喘,不想孩子早年丧父,定会再救一救。
长此以往,便不愁旧疾再犯。
秦氏点头如捣蒜,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娶谁进门她都没意见。
王荣一万个不愿意,可时势所逼,也轮不到他说愿意不愿意,儿子的命只有一条,为人父母哪有不救的道理。
人家不愿意相救,总不能拿把刀逼迫人家。
若是娶亲,成为一家人,相互照应便在情理之中。
至于郑青菡不讨喜的性格,到时候娶进后院,把门一关,磋磨个几年,不愁她不乖乖听话。
王荣叹口气道:“就当是府上冲喜,我去沛国公府提亲。”
“沛国公要问起,我的病不需提起。”
王荣了悟,谁愿意嫁个将死之人。
王聪又道:“沛国公向来重视纲常礼教,父亲对亲事可要慎之又慎,三书六礼必不可少,且要显出隆重。”
上次他去沛国公府提亲,连晋明确表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允他亲自上门提亲。
如今,他父亲出面,定会遵行礼规大办特办,沛国公再无理由拒绝。
一切皆如他所愿。
次日,王荣遣媒妁去沛国公府提亲。
连晋打听过王聪品性,对他颇为满意,应允媒妁考虑几日后便给答复。
连城自以为清楚郑青菡心里的小九九,立即派出贴身小厮去通风报信。
此时,郑青菡站在大厅内,听小厮眉飞色舞地夸耀着王聪,王大人确确实实是个奇才,国公爷也夸他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工,诗文词书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郑青菡丝毫没有感觉到喜悦,两手莫名地撵出一把冷汗。
王聪性格跳脱智狡,十只狐狸都及不上,早晚会坏她的事,绝不是良配。
势必得拿个主意,让舅父对婚事死心。
只是,王荣对她心存芥蒂,王聪是如何说服父亲同意这桩婚事的?
王府和相国府因为沈姨娘的事,早就势同水火,娶谁都比娶她强。
其中一定大有文章,得找个人去王府打听打听。
可王府守卫森严,且在京都城内最繁华的地段,只要稍有动静,事情就会闹到不可收拾。
让谁去好?
韩振江给的人手,要论单打独斗是极好的,可论轻功造诣,到底差点火候。
既要轻功佳妙,又要头脑灵活,还要耳听八方,最好能有些实战经验。
想来想去,便朝着屋檐喊了声:“容安,别趴上头,我有事让你办。”
容安嘴角微抽,从屋檐翻到屋内,忍耐着道:“我是候爷派来查探小姐的,不是帮你办事的。”
郑青菡道:“小候爷派你来查探我真是浪费人力,李晨和韩光被他拿捏着,我还能翻天不成?你趴在屋檐半天,话也听的够全,我要是被嫁进王府,日后公婆管束,王聪也不是省油的灯,再也不能出屋给柳小姐看病。”
话不多,却是点到为指。
容安听到柳小姐三个字,顿了半天才道:“我只听候爷的。”
“你回府上,把我的话说给候爷听。”郑青菡道:“天地良心,我全是为候爷和柳小姐着想,就算柳小姐病好,咱们不是还得送佛送到西,平平安安把她带到南化,事事才能心安。”
容安觉着她的歪理似乎有几分道理。
把柳影送去南化,总要用到淘金船,一路上山高水远,真把郑青菡得罪,明面上看不出端倪,暗地里也不知道她如何使坏
再者,柳影的药全是郑青菡制的,真要存上坏心,一味药里头掺点慢性毒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