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3 / 3)
前,打开宫门,只见宫中巷道,没有半个人影。这跛足道人连人带镜,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永和宫的宫人不信这邪,立即顺着各处道路到四处细细搜索,遇上东西六宫值守的侍卫一问,侍卫们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近来正逢国丧,明日又是新君登基的日子,宫中守卫森严,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何况一个大活人,而且还是个跛足之人。
“永和宫,莫不是见鬼了吧!”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侍卫插了句嘴,便被上司责了自己掌嘴。然而永和宫的宫人们心中想想,觉得刚才那等奇景实在太过可怖,又是器物说话,又是妖道出现的,这些侍卫们肉眼凡胎,许是真的看不见也未可知。
宫中没有那不透风的墙,这一件永和宫所发生的奇事,都不带过夜的,当天就传到了石咏耳中。石咏如今暂时署理内务府上下事务,但他是外官,没有进后宫的权限,因此没有机会进东西六宫。他听说了这桩“奇闻”之后,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晓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多方打听的宝镜,竟然出现在了永和宫。
待听说一名不知从何处出来的跛足道人硬生生从火盆中抢走了这面“妖镜”,石咏心中已经大致有数,知道跛足道人到底是不忍千年古镜受损,出手救下了这一枚宝镜。他想了想,立即评价道:“难道这……真的不是妖?”
这时候与石咏在一处的,正是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太后宫出了这等事儿,他好好的首领太监也有点儿不敢当了,但见石咏沉着冷静的模样,觉得没准有门儿,赶紧凑上来问:“石大人,您过得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你看这事儿,可有什么途径可以化解么?”
石咏:这话……说反了吧?!
此刻他已经听说了最近几日太后“拿乔”,不与雍正帝好脸看的传说,心想这倒是个可以帮一回这新君的机会。
于是他认真地冲那名永和宫的首领太监点了点头,道:“我昔日住在外城城南的时候,倒是偶然听说过这种事。这叫做镜煞——”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反问:“你们都是亲眼所见的,可不是我捏造的啊!”
那名首领太监急死了,但又无法,只能耐着性子往下听,同时拼命点头:“是……是我们这么多只眼睛亲见的。”
石咏一拍大腿,说:“这就对了!传说这镜煞,不怕别的,就怕阳气。听说人君身上阳气最足,只消接近天子,这种煞气自然抵不过,就全消了,往后也再出不了这种事儿……”
永和宫的首领太监听了连连点头,心想,可不是么,那镜子,在大行皇帝身边就一直好好的,从来没闹过这等事儿,就是到了他们永和宫才出事儿的,可不就是因为阳气不足的缘故么?
他想了想永和宫德妃,又想起那“镜煞”,暗自又害怕了一回,便知道该怎么回去劝自家主子了。
总之也不知永和宫上下到底是如何劝的,还是德妃被那“妖镜”的一番话喝破了心思,总之第二天雍正帝登基大典之后,永和宫宫门大开,太后端坐其中,并任由新君向自己行了全套大礼,末了太后还从永和殿正中的宝座上起身,缓步上前,亲自将新君扶起,以沾一沾阳气——
雍正与他的几个兄弟们其实一样,稍许得一点点温情便感动无已,登时抬眼,眼中含泪,低唤了一声“额娘”。
德妃,如今已是圣母皇太后了,为了阳气,少不得拉住雍正的手,轻轻拍了拍,点了点头。这副母慈子孝的模样,落在永和宫外观礼的一众臣子眼中,大多跌掉了鼻梁上挂着的“眼镜儿”。
只有十三阿哥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昨天石咏忽悠那永和宫总管的话语,一个字不差地都送到了十三阿哥那里。十三阿哥少不了暗笑,觉得这石咏虽然看着是瞎胡闹,谁能想得到这竟是歪打正着,推着太后往前走了一把。
只是他身为总理事务大臣,本当将宫中所有琐碎小事,包括这一件,都一一上奏,但十三阿哥此刻见了新君母子相得,想了想,便忍了,没有将他所探知的情形都说出去。
待新君登基大典之后,石咏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他便借了机会,快马出城,在通州码头那里,如英已经在码头客栈候着,将妙玉南下之事料理妥帖。石咏赶过来,刚好可以送妙玉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