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辩论场惊变!(5 / 6)
至现在,法典固然不可少,然重典所在,何时?乃是立朝之初,天下初定之时民间难安,宜行重典,以重典镇国方能实现由天下初定万事为成体系向太平盛世过度,宋有中兴之治,齐有启元盛世,赵有康平盛世,此乃历史上三个最有名的盛世之治,时常加起来超过六百年。但是,在这三个盛世治理出现之前,宋、齐、赵皆是废重典,行仁政礼制,而其余朝代,也皆有盛世之时,而此前莫不是君主励精图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重典废止,另行仁政,施行立治,无为而为,安民重稳。反观周、梁两朝,皆因始终将重典贯穿在治国之道中,最后百姓不堪承受引起乱民暴动,皆因此而亡国,而前朝大魏之亡,乃是因为经历大魏中兴之后,没有再重新确立与当时政治相应的法典,大魏后期,已不是中兴之治,不可行中兴之法,大魏之灭亡,亡于法典,却并非亡于法典不立乃是亡于法典有误!”
她声音不急不缓,始终平静,比起燕玲珑的声音,阮弗的声音,更像是清水一般,可是这段话听在刚才还在为此而讨论不已的人耳中,却是另一个新的发现一般。
那些学子听了这么多,这时候也忘记了是阮弗与燕玲珑在辩论了,只是怔怔看着她。
北燕的一个学子见此开口道,“难道阮同知主张施行仁政礼制,如此一来,是否辰国便无称雄中原之心?”
这话问得犀利,阮弗视线在那人身上扫了一圈,便是燕玲珑也开口道,“如今乱世之下,本宫倒是没想到,阮同知竟然主张施行仁政礼制,不过若是如此的话,阮同知如今与本宫站在此处,可不是一场笑话么?”
若是主张礼治,哪有女子入朝这样的说法。
北燕学子那边似乎又有了更多的底气一般,继续道,“阮同知当年以孟长清的身份游走在中原诸国,所做所言,可不像是主张仁政礼制的人。”
对方你一言我一言的说着,好像就因为阮弗的一番话而将阮弗压死在了她主张施行仁政上边。
阮弗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继续道,“我不主张始终施行仁政礼制,但是,我同样不主张一直重用法典。”
原本辩论的的议题便是这两个,她若是一个都不主张,难道是想要耍赖不成?
燕玲珑眉头一皱,还没有开口,便听得阮弗淡声开口道,“想必各位还没有听明白我的话,治国之道,单以仁政礼制或者法治都不行,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四时有序,万物皆是规律,治国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乱世用重典,治事行仁政礼制,若是重典始终贯穿一朝,百姓始终惶惶不安,如何安心生产,若是始终行仁政礼制,百姓便无法序而言,届时闭户而盗,杀人无罪,越货不刑,如何治理天下?朝代之立,经由乱世而来,进入治世,此乃规律,纵观历朝历代,无一不是,无一朝可单用重典立世,也无一朝单用仁政礼制治世。”
她一说完,四周皆是安静沉寂了下来,北燕那边原本想要看阮弗笑话的学子,这时候也是说不出一句话来,燕玲珑神色变幻不已。
而在高台另一边的高台上,各国的使臣们听见了阮弗的这一番议论之词,皆是敛眉沉思,抛开这些议论,倘若这是阮弗的治世主张,那么,她的确是一个最适合的政客。
许多人心中叹息不已,若是能得这等人物辅佐,又何愁国家不强呢?
“阮同知之言,真是震聋发聩啊。”高台上有使臣的声音淡淡响起。
燕璟神色复杂地看着远处高台上的阮弗,而后才看向玉无玦,“阮同知果然是辩才无碍,若是朕上场,只怕也是辩不过阮同知,皇妹虽是能力卓著,可惜到底没有阮同知的眼界。”
燕璟语气里还有一些惋惜,但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已经承认阮弗的能力了。
而他确实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
阮弗这样的人,倘若不能交好,还真是最好也不能交恶,毕竟,谁也不知道她在各国的经营,到底真正接触的又是些什么人。
玉无玦唇边升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只是看向高台上的那个身影,他怎么会不知道呢?这天下,倾注了她多少心血,寄托了她多少希望,她怎么会不知道如何来让这天下,一步一步进入盛世,那些人与她辩论治国之道,简直就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坑。
他唇边漫开一抹笑意,只是皇甫彧看着高台上侃侃而谈的那个身影,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然而,就在在这个时候,玉无玦看着阮弗的的双眸猛地一缩,而在高台上正在说话的阮弗根本无知无觉,一直利箭,正在往高台上的自己而来。
等她发觉的时候,势如破竹的利箭已经夹带风声近在眼前。
玉无玦发觉的时候,一只匕首已经从他手腕急射出去,随着匕首出去,众人只感觉到阵风扑面而来,玉无玦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眼前。
那利箭太小,若非是习武之人,且武功高强之人,隔着这么遥远的距离绝对认不出来。
阮弗根本来不及躲闪,待发现利箭往自己而来的时候,旁边也飞出一把匕首击落那利箭,但是,利箭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