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开始 两章合一(2 / 3)
方若华叹气:“你这话,到也有那么一点道理,可惜,眼睁睁看着大周沉船的人太多,寥寥几个想要挽狂澜于既倒的良臣,也是力不从心。”
“想救大周,首先要挽回民心,可你也瞧瞧,大周朝的统治阶级,那些朝廷大员,愿不愿意割自己的肉,放自己的血,留给老百姓一条活路?”
钱风的脸色雪白。
事已至此,方若华也没有必要去顾忌他这个钦差,“不必说这些没用的,如今的形势,很多人其实都看得清楚,只不过大多数随波逐流,顺势而为,如你这般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不是糊涂鬼,就是心甘情愿一块沉船。”
“眼下,咱们讨论这些也没什么用处,还是看一看能不能顺利过了这一关再说其它。”
方若华幽幽一叹,“若北疆失陷……”
钱风只觉从头到脚都冷得厉害。
若是北疆失陷,京城危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以各地守军的素质,阻拦不住北蛮铁骑。
方若华轻轻一叹:“若是善阳关不保,钦差大人不要在北地停留,直奔菏泽,胶城,照县,这一片地方有我们船岛三个防御阵地,迅速连成一片能阻拦北蛮一阵子,给朝廷争取时间。”
冷风吹过,吹起两片落叶。
“但是,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方若华轻声道,“剩下的全看你那位陛下的。”
钱风忍不住瑟缩,沉默不语。
生平第一次,他对那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陛下,起了些许复杂的心绪。
“报……”
夜不收顶着月色快马狂奔而至。
方若华从城墙上站起身,神色肃穆:“……开始了!”
钱风长身而起,一时只觉乌云密布,血煞之气扑面而至。
……
京城
一连十三封八百里加急军报,再加上钱风的密信。
瞬间把整个国都的气氛点燃。
大朝会上,皇帝难得发了一通火,文武大臣为怎么派援兵,谁人前去增援吵得不可开交。
好在这种时候,朝中大臣还眷恋富贵荣华,也是真担心北蛮攻下京城,自己小命不保。
他们中或许有些官员心里多少想着,即便改朝换代也没什么好怕,谁当皇帝,哪个王朝,还不是要用他们读书人当官做事?
总不能换了朝代就把当官的都杀光了事。
但是蛮人入主中原那就大不一样。
但凡有些节操的读书人,心里总还是有一点骄傲在,若是投了蛮人,许会被刻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数十载辛苦读书,他们还想着要生前身后名,没有不在乎名声的厚脸皮。
在大朝会上吵了一天,从皇帝到文武百官,就连丞相李瑾在内,都没敢派那些一听见要打仗,就抖搂得和筛子似的所谓名臣良将。
选来选去,万不得已,从早就致仕颐养天年的老将中寻摸出一个。
定安侯嬴飞,今年七十有三,当年白绍考武进士,他是主考官,二人有些交情。
但是嬴飞早年在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暗伤,儿子,孙子都不是习武的材料,由武转文,全部准备走科举的路子,他也就安心致仕,每日遛鸟斗鸡,从不关心朝政。
这回接了圣旨,被人打包塞到出征的军队里面,一路向北走,路上还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等他看完了手里的几份军报,脸都绿了,再一看时间,半天才道:“滚球的混蛋玩意儿,早干嘛去了?”
再一看他手底下的这些虾兵蟹将,脸色更难看,这些人还没出军营,就和死了亲爹似的,颓废的很,能指望他们打仗?
沉默半晌,直接写了封信让亲兵给儿子送去。
信里交代好后世。
“我有一笔银子没和那帮小子们说,自己私藏的,男人嘛,谁还没点私房钱,看来以后是用不上了,让我家小子拿去给孙儿买笔墨纸砚吧。”
“还是读书好,清贵体面……安全得多。”
大周的皇帝,虽然也喜欢杀官,但只要谨言慎行,自己不惹祸,也不结党营私和别人掺和,总不至于死得太快,但当武将上战场却不同,你自己不出错,碰上一群坑人不眨眼的同伴,那也一样能要了自己的命。
亲兵也是五十几岁的老人,都几乎要拿不动刀枪,给自家老侯爷慢慢研磨,一边看老侯爷写家书,眼泪滚滚而落。
“侯爷。”
嬴飞一脸悲壮,叹道:“此次怕是……有去无回。”
他估计,大约到不了前线,就能听到城破的消息,说不定半路上正好作为阻拦北蛮南下的守军先锋,在铁骑足下毫无价值地死去。
一路提心吊胆,每天都等着碰北蛮大军,终于急行军到山左地界。
举目望去,山青草绿,山坡上偶见几只小羊羔正悠闲地啃草。
到了山左南城门前,嬴飞叫开了门,问守门的两个兵卒:“你们知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