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信息全知者 > 个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礼

个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礼(6 / 9)

教你做人的道理,一笔一划,一言一行都是易理的思维模式在植入着,润物细无声。

我说几个细节,比如上一次番外我就说了‘知道了’,‘有道理’,这种习惯。

我就不多赘述了,我说点新的,比如‘想办法’。

我前面还在讲,依法办理,是不长久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华人潜意识就会认为要讲理,要占理,要依理制法,再依法办事。

从来都是‘理’去办‘法’,当年法家的法太严苛,有些甚至违反了伦理道德,一些百姓就会‘想办法’,来达到保护伦理道德人情的结果,想出来了,别人会说,好办法!就这么办!

对于西方文化来讲,法就是法,神的戒律那是必须遵守的,人有罪那就有罪。但是华夏文化的人,潜意识里则是理大于法。

上位者制定了恶‘法’,违背了‘德’,说破了‘天’,也没这个‘道’‘理’!

可能有人觉得,规章制度这种东西,不好好遵守,人前遵守人后偷懒,这不就是‘耍滑头’吗?没错,华人就是‘耍滑头’的……我们既正直,也流氓,我们是阴阳叠加态。

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手上做一套。三元化的……

在西方,去,或者不去,西方人要么不回答,要么就回答其中一个选择。

但是华人一定有第三个选择,而且往往就是回答‘到时候再说’,‘回头告诉你’,‘等到了再定’。

所以最后,可能去,也可能不去。它是‘去与不去的叠加态’。

易经就是这样,是非常贴合量子计算机的语言,它除了以1和0,还有个叠加态。

除了阴和阳,它还有个两者合一的‘太极’。

有人可能说,难怪华人效率低,拖拖沓沓。没错,这叫‘打太极’……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境,之所以如此繁茂,就是易理融入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这不好吗?这其实是好事。

因为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易经讲的是变!该变的变,不该变的不变。

说‘回头再告诉你’,这是为了视情况而定。

如果一味地拖拖沓沓,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太直接了也不行,所以才有‘回头再说’。

这真的得‘再说’,如果回头不说了,那就叫拖沓。

为所当为,亢龙有悔。话不要说绝,但也不要不负责任。

该做的时候,虽千万人吾往矣。不该做的事,就坚决不做。

而在决定到底是千万人吾往矣,还是坚决不做之前,它就得是个叠加态!就得‘到时候再说’。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比较混沌。

我前面讲了,易经是个系统。后续的软件啊,程序啊,文本内容啊,是一代代的先贤不停地填充,才有现在浩渺的文化。

易经是智慧,不是知识。知识是会被淘汰的,智慧不会。所以易经永不过时。

伏羲的易,就叫‘易’,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易经,后来陆续更新进化,到了夏朝则是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周朝就是周易。

它在一代代地更新系统,这种更新,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当前环境的。

为何周文王演六十四卦,被誉为圣人?

因为易经在周朝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大更新!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社会一直在变,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变化,所以当然得与时俱进。

周朝的时候,社会比以前复杂了很多,周文王发现商朝的归藏易,已经不适用了,于是将其进化了一大级。

他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两卦之间,就可策三百六十之数!

周朝的社会情况,已经完全可以囊括进去了。要不系辞怎么说:二篇之策,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结果倒好……打从周朝之后,易经再也没进化过。

顶多各朝各代的圣贤们,陆续有无数的‘注释’,延伸数据包补充进去。

各种补丁往上打,但充其量是易经2.1、易经2.2的区别,强如后来的历代圣贤,没有开发出易经3.0。

这就导致越近代,人们离易经越远。

就拿占卜来举例,这里我说个题外话,易经可以占卜,但它不止于是用来占卜的。

它是个大系统,可以用来做一切事。说它只是封建迷信的人,完全是被误导和想当然了。

这就好像电脑可以用来打游戏,但难道它就是为了打游戏而存在的嘛?

说易经只是占卜书,比说电脑只能打游戏,还要可笑!

回归正题,拿占卜举例,为何现在没有几个占卜大师?或者说为何很多人算的不好?

很简单,时代变了。

现代的社会何等复杂?工业化,商业化,各种人种,各种国家,各种意识形态,比周朝的时候复杂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