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清和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3 / 4)

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夹不到人,夹几下空气,听几声响也是好的。

跟着郑和走到永乐帝跟前,孟清和纳头便拜。

“臣拜见陛下。”

“起来。”

朱棣的心情很好,笑入眼底,红光满面。

“朕听高煦说了,兴宁伯一心为国,再立大功,朕心甚慰。”

“陛下夸赞,臣不敢当。臣只是尽了本分,大功当归高阳郡王和三皇子。”

孟清和十分谦虚,万分诚恳。

表示有朱高燧的支持,他在大宁城的工作才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有高阳郡王在开平卫的努力,犀利的火器才真正问世。

“大功当首推两位皇子。”

朱高煦分功,孟清和推辞,顺便提出了朱高燧。

朱高煦兄弟俩再遭朱棣表扬,很是不好意思,又把沈瑄扒拉出来,如果没有定远侯支援粮饷,并派兵支持边军在大漠的套牛羊活动,他们也不会屡次收到父皇夸赞。

所以,功劳要分,赏赐同样要分。

“你们能够如此,朕很高兴。”

朱棣有些感慨,决定四个人都赏,包括参与改造火器的杂造局工匠,以及边军上下,都要论功行赏。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赏赐,当然要谢恩。

这一次,连同朱高煦朱高燧在内,因为备边和火器一事受到封赏,永乐帝更是提前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封地未定,只俸禄增加千石,且命工部制仪仗,用曲柄红素圆伞,画瑞草文,如亲王制。

旨意送达京师,朝臣震动。

朱高煦朱高燧突然封王,世子却依旧是世子,往好了想,是天子有意封其为皇太子。往坏处想,天子已彻底厌恶了世子。两个弟弟封王,却独留下他一个,地位何其尴尬。

与封王旨意一同下达的,还有对沈瑄和孟清和的封赏。

特进沈瑄光禄大夫柱国,加禄千石。追赠沈瑄父沈良为安国公,母为安国夫人。

赐孟清和金银彩钞,文绮布帛。追赠孟清和父为伯爵,封其母为伯夫人,赏玉牌锦衣。

北平行部,大宁都司,开平卫指挥使司上下各有封赏。

武官进位,边军进禄,发新袢袄,粮钞。

杂造局大使及副使赏银三十两,钞一百锭。工匠以功劳大小,赏银宝绮帛有差。

借这次机会,永乐帝将之前压下的恩赏,变相发给了孟清和。

官依旧没升,但赏下的金银,以及追赠孟广智爵位,却是天上砸下来的大馅饼。

子有爵和父子皆有爵,完全是两回事。

不提孟王氏,连孟清和的两位嫂嫂,身份都在无形中提高。虽无命妇身份,却也不会被人小看。孟三姐和孟五姐未来也将顺畅许多。

孟清和尽量控制着表情,上翘的嘴角却怎么也压不下来。接下来的数日,更是日日脸上带笑,见到某几位不太对付的文官,也是笑脸相迎,一致对方拉起一级警报,生怕兴宁伯再设套钻。

“兴宁伯感沐天恩,赤子知心。”

朱棣对孟清和的评语很正面,其中不乏有郑和敲边鼓说好话的功劳。

朱高煦和朱高燧正为封王高兴,很能体会孟十二郎的心情。三人凑到一起,往往能一乐一整天,嘴角咧到耳根,一口白牙闪亮。

每当这个时候,跟随在三人身边的内侍和亲卫都会默默转头。要么抬头望天,要么低头看地。总之,亲王和伯爵相对傻笑,他们坚决没看到。

孟清和的好心情一直持续着。

朱棣召他去问话,奏对中,也是灵感迸发,口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利落。在朱棣问及鞑靼的问题时,武将基本主张“派兵去谈”,文臣讲究以理服人,却也不反对派兵,先礼后兵嘛。

沈瑄没出言,却似同意朱能派兵的意见。

孟清和拽了一下沈瑄的衣角,“都督,还有瓦剌……”

“瓦剌?”

沈瑄眉毛一挑,表示明白,然后出言,陛下,光打鞑靼还不够,顺便连瓦剌一起收拾吧。

朱棣深以为然,朱能张辅等大声叫好。

文臣盘算着该如何下笔成文,让正义站在自己一边。

朱高煦和朱高燧摩拳擦掌,有幸旁听的朵颜三卫首领双眼放出了绿光。

抢完鞑靼再去抢瓦剌?

一个字,好!

三个字,非常好!

五个字,好得不能再好!

孟清和瞠目结舌,他只是想提醒沈瑄,可以建议天子,也向瓦剌派遣使者,送去一分玺书,内容可以随便写几句,目的是引起鞑靼的警觉,把水搅得更混。

结果怎么会被理解成连瓦剌也要打?

“侯爷,那个……”

孟清和还想矫正一下,却发现根本没用。除了他,自天子以下,包括文臣在内,都脖子冒青筋,各种为战争兴奋中。

这不合常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