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章 意难忘5(6 / 6)
主伤心之下出家为尼,从此夫妻恩断义绝。
看过注释后,我和怀真瞪大眼睛同时扭头看向李济安。只听李济安哧笑一声,道:“不是你的南阳姑姑,说的是另外一个‘公主’。”
李济安似乎着重‘公主’二字,而且将这二字说得极明显。我和怀真急忙再仔细看隋炀帝家的族谱,很奇怪啊,这家谱上明明记载着隋炀帝只有一个公主南阳啊。真的没有第二个公主了。倒还记载着有个女儿。
只是这样一看,我不觉‘咦’了一声,在我脑海中因受了些所谓的历史电视的狂轰滥炸,一直以为隋炀帝杨广应该是个非常滥情的主,而且其下子女不说上千起码也要有近百才是。但万不想如今一翻他的家族史,这才发现他的子女少得可怜,仅四子二女。这样算来,隋炀帝应该不是什么滥情后宫的主。
呵呵,可想有些电视剧害死人啊!
思绪间,我看向隋炀帝那‘第二女’的注释:恪母,帝女也。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连封号都没有。
也就是说,隋炀帝的第二个女儿应该不讨隋炀帝的喜欢,应该是庶出,正因了是庶出所以名不见经传,若非她后期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且为李世民生下‘恪’,她应该一如一个不见经传的宫女般,来去无踪的消散于历史烟尘。没人知道她来过,也没有注意她何时走的。
做为‘帝女’,她未得其父赐予的封号。
做为‘妃子’,她的一生只在史书上留下‘恪母,帝女也’五个字。
好可怜的女人……
我深思间,只听小兕子说道:“可隋炀帝一生只册封过一个公主啊,而且这个南阳公主姑姑后来亦在扬州事变后和其母萧皇后前往突厥避难,直至贞观四年,父皇一统突厥后她才和她的母后萧氏归长安。但因和宇文士及夫妻情断,于是便出家为尼了啊。南阳姑姑怎么可能成了父皇最喜欢的女人了?这不是瞎扯?”
李济安不答反问:“你再仔细想想,父皇身边就没有隋炀帝的女儿?”
似思索了片刻,小兕子‘哦’了一声,道:“父皇说的是李恪的母妃吧,她是隋炀帝的女儿。”
“不错,百十年前,许多电视演绎的是她和父皇的风花与雪月呢。”李济安这话说得有些煽阴风点鬼火的味道,漫尽嘲讽。
小兕子‘啧啧’两声,叹道:“什么公主,不过是隋炀帝的一个女儿罢了,而且还不知是哪个宫人所出。炀帝躲避‘十八家反王’战乱逃到扬州的时候还将她遗忘在了长安。若真是公主,炀帝早就带着她前往扬州了。别说公主了,至隋炀帝驾崩时她连郡主之封都没有。皇爷爷当年攻下长安,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出于想巩固隋时旧臣的原因,是以才将她破格赐于父皇以达到收拢仍旧拥护前隋老臣的目的,说白了,她不过是个政治工具。父皇又怎么会喜欢一个工具呢?”
‘哈哈’一笑,李济安摸着小兕子的头,道:“你倒看得明白。”
“这有什么不明白?当年皇爷爷要夺取中原江山的时候,不也和突厥有过交易?与其说皇爷爷为了取得突厥的相帮而甘愿称臣的话,倒不如说皇爷爷是利用突厥,让突厥当他的工具而已。难道你还要说皇爷爷是喜欢突厥不成?说起来,我还是相当的欣赏皇爷爷那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魄。想汉时,韩信愿受胯下之辱……”
后面这个小兕子再说些什么我已听不进去了,我只是和怀真傻瓜似的相互瞪着眼,这个小兕子满口的帝王之术,满口的历史典故,简直就像是从古代走来的一个人啊。
怀真有些颤抖的又翻了那隋唐史书两页,然后指了一个人名让我看:李渊━━唐高祖,李唐皇朝的开国之君。
我诧异的看着‘李渊’二字,不明白怀真是何意思。
马上,怀真又指着另外的一个人名我看,我起先以为自己看错了,于是擦了擦眼睛,再定睛一看,没错,是‘兕子’二字,其下注释:唐太宗李世民第19女,长孙皇后出,幼封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为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抚养,是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唯一一位由皇帝抚养的公主。
史书上还大篇幅记载了这位晋阳公主的事迹,其中笔墨最多的是李世民批阅奏折的时候都要抱着她,早晚达到不离手的地步。也正因了此,那位聪明的晋阳公主便偷偷学会了李世民的‘飞白体’并且时不时的冒李世民之字迹批阅奏折,甚至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惜的是这位聪明的晋阳公主却是过早夭折,李世民为了她罢朝一月有余……
------题外话------
o(∩_∩)o
谢谢5698708、云不在天涯、满溪流水香、岚芬2007、hubeimiya624等朋友们投的票、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