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2)
世杰这一行人在故意挤兑张彦瑾?虽然他事先不清楚,可是经历过宦海无数波浪的他,只需细细一想便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禁对高世杰等人有些反感。
高士杰真兀自懊悔,却听见陈德让又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加重酿酒厂赋税此法不妥,一来不符合我朝商法法典,二来会引起百姓恐慌,有失朝廷公信,有失陛下威仪!”
刚刚没有附议的几人也都站出来反驳,与高士杰等人站在一边的朝臣此时都默默不说话。
张彦瑾打量着众人,犹如一个旁观者。这世上本无公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以皇上为主的时代,皇上就是规则,所谓得君心者才可长久。
皇上再贤德又能如何?他也是一个人,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骨子里。
正所谓明有沈万三,清有胡雪岩,他决不能重蹈覆辙。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张彦瑾沉吟半晌开口道。
皇上随意地抬了一下手道:“有何不当讲?讲罢。”
“臣以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不断地接济那些受灾百姓,不如给他们一个安稳长久去处,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长久之计。”张彦瑾侃侃而谈。
高士杰闻言直接反驳道:“说得轻巧,每一块耕地都是按人头分配,何来给那些受灾百姓找耕地,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书侍郎误会了,我所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不是指耕种。”
张彦瑾说罢,这才细细道:“农民耕种,用粮食和商人换取商品,商人用商品换粮食,故而臣愿意让这些灾民去臣的采煤厂,臣会给他们工钱,提供住处,等到灾情过去,他们想回故乡耕种,可回故乡耕种,想留下也可继续留下,陛下觉得如何?”
皇上有些没反应过来,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张彦瑾能出这么一个计策也在情理之中。
张彦瑾的计策等于说既帮他解决了灾民,又让外人无法说闲话,更不会引得百姓恐慌,简直是再完美不过的法子。
“好!难为你想出一个如此两全的法子!”
随后皇上起身,淡淡的说道:“张彦瑾先是设计中州巨舰,解我中州灾民之困,以防流民动乱,是我朝栋梁之才,朕要加封员外郎为宁安县子!”
满朝皆惊。
张彦瑾才封了男爵才多久啊,这又封了子爵?
这年头不是开国之时的,寻常要得爵位可难上加难,怎么到张彦瑾这里……
“多谢皇上!”张彦瑾行礼授封。
大魏朝爵位分为九等,从正一品的王到从五品上的开国县男,总共九等。张彦瑾以前被敕封的男爵便是最低等的开国县男,从五品上。
作为县子,张彦瑾的品阶自然比作为员外郎从五品上还要高,如此一来,他的品阶便按照从四品来全,比他的上司黄修均还要高。
不过张彦瑾并不担心黄修均会觉得如何,他知道黄修均根本不在乎什么官阶,他只是喜欢从事修建设计。
不论是大魏朝还是其他朝代,凡是封建时代,民族资本还没有崛起之时,重农抑商一直都是一种不用言说的事实。商人们虽说有钱,可地位却一直不如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故而大部分地区的商业一直发展缓慢。
甚至只有家中贫寒,被逼无奈才会出去行商,这也是著名的徽商中会流传着“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种歌谣。
这也是为什么皇上没有反应过来张彦瑾安置灾民其实是对他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不仅省掉了找人,而且劳动力也十分廉价,还获得了皇上的敕封。
下朝之后,张彦瑾便去见了皇上。
“启禀皇上,臣想要辞官。”张彦瑾在行礼之后,便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
皇上身子一顿,放下手中的折子道:“为何啊?”
旁边的李明锐都几乎要看愣了,一来是张彦瑾放着好好的五品京官不当,居然要请辞,二来是平常人来找皇上做什么事情,必定会说一大堆理由,像张彦瑾这么直接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在觉得失礼的同时却又觉得十分新鲜。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