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3 / 4)
有说话,先把夏市的地图看了一遍,然后再把全省,全国地图拿出来看,过了半晌,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听说以前政府曾经给西南片区规划了一条路线,可以把整个东西连接起来,莫非就是这条?”
他学的是建筑设计,主攻房屋建造,但有不少学习桥梁建造的同学,关于这条路线的传言,他曾经听过,但因为时间久远,一直没有动静,所以他以为是瞎传的。
现在宋玉安把这条路线指出来给他看,徐老先生觉得,那个传言可能是真的。
宋玉安没有回答,徐老先生也没有再问,而是拿着地图资料认真研究起来,第二天就亲自出去实地考察。
宋玉安让赵刚给他配了一台车,派了几个人跟着,就没有再去管。在这方面,他真的是一点儿都不懂。
半个月过去了,老先生才把结果给宋玉安,宋玉安一看,徐老先生圈出来的地方是离月亮湖不到两公里处的一块农田。
“这里是个三岔路口,不管去哪个村都要经过这里,所处的位置完美的避开了风口,离两边的山有些距离,最合适不过,就是面基有些小。”
宋玉回忆里了一下那地方的地形,也觉得合适,虽然地方不大,但他要的只是一个小站,能上下人就行,这个地方确实很合适。
接下来才是讨论镇上的设计,这一次,不仅宋玉安在,叶保国和他手下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宝珠,还有杨教授几人都被宋玉安叫到办公室里来。
宋玉安先说了他的看法。
“我的设想是,前半部分,就是现在湖东村所在的地址,还有周围的农田,全部规划进集市建造,村民们的房屋也建造在这边,到时候全部建造成五层小楼,楼上住人,一楼的商铺可以做生意或是出租。
后半部分,月亮湖,明珠中学湖和湖西村原址这一片,要建大量的围栏,与集市隔绝开,这一片是教学场地,湖西村的居民,全部搬迁到前半部分的集市上,我用我名下的土地来和他们交换。”
紧接着,宋玉安说了他的设想。
夏市以后会发展旅游业,宋玉安打算亲自投资。时间不会太久远,最多十年,这个行业就会热门起来,到时候几个历史遗迹,还有瀑布,温泉都可以发展成一条线的风景区。
而月亮湖的抗浪鱼,金线鲃到那个时候可以培育得很好,和明珠中学,千亩果园一样,成为明珠镇的三大特色,吸引游人过来消费。
游客们可以进入果园赏花,采果,而村民们现在盖得小楼就可以开设客栈,酒楼,做游客的生意。
到时候村民们再发展点家乡特产,比如说果脯,火腿,香肠,熏兔什么的。
女孩子也可以像后世景点学习,做做绣花鞋垫啊,小布鞋啊,都是个进项。
毕竟湖东村这边许多姑娘女红还是很好的。
这就是宋玉安对于明珠镇的规划,类似于一个以采集为主的农家乐形式。
要是真的发展起来,还可以种些西瓜草莓这样的一年生水果。
但明珠中学是孩子上学的地方,明珠镇一旦繁荣起来,到时候人来人往的,孩子不安全。
所以宋玉安打算把把这一片区与集市区隔开来。校园区拒绝游人进入,也能给孩子们一个保障。
至于湖西村的那一片土地,宋玉安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没有和任何人说。
说好是换地,那就是宋玉安的私人地盘,所以村民们也不关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五层小楼要多少钱建造,万一钱不够的要怎么办。
还有就是大家都想开店,可是具体开什么店呢?人人都开杂货店肯定是不行的,你见谁家镇上是清一色杂货店的。
这边房子还只是一个设想呢,那边村民们已经计划着下一个集去别的镇上看看,人家都有些什么铺子,挣钱不挣钱。
图纸还在计划中,但是材料可以先准备起来。今年整个夏市都要扩建,建筑材料紧张。
就拿砖来说,农村使用的是普通砖瓦厂烧制的青砖。这种砖头制作十分复杂,首先要踩泥,就是蒙着牛的眼睛拉着它在泥潭里一直转圈圈。
踩完之后压丕,要用力的拍打几次,才能压出光滑的泥丕,接下来还要阴干,不能淋雨,半干的时候入窑,猛火烧制几天,才能得到一炉青砖。
宋玉安当初盖房子用的就是这种砖,它比城里用的红砖贵,也比红砖耐用。
但是制作太慢了,眼下这种大批量的建筑,几十个窑也跟不上。
夏市里倒是有一家红砖厂,前几年才开的,用的是机械化设备,产量很高,现在整个市区建设都是去那里拉砖,价格也不贵。
但宋玉安知道,在过几十年,国家就会限制使用红砖,因为太高的楼层红砖承重力不行。
最后宋玉安把目光对准了灰砂砖,这是六十年代的工艺。灰砂砖是一种技术成熟、性能优良、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承重力高过红砖,造价却比红砖低。
宋玉安让赵刚派了个师弟去北京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