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1 / 4)
人跟她说话。
“姑姑,你说话好像没有南京口音。”父亲的小老婆,他的二妈王银娣开腔了。
她跟梅琳一样,自从看见姑婆后,就把什么都忘了,眼睛一刻都没离开过这位年轻的长辈。
“那是因为她父亲一直在跟她说上海话。她母亲也是上海人。——对不对,姑姑?”父亲问道。
姑婆笑着点头,“我母亲十三岁才去的南京。”
“都是上海人,为什么会去南京开当铺?”梅琳又接过了之前的话茬。
姑婆好像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父亲笑道:“梅琳,要说清楚这些,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别问那么多了,让姑婆好好吃饭——子安怎么还没回来?”
最后那句父亲问的是他大姑。
大姑夏春荣抬眼瞄了一眼餐厅角落的落地大钟。现在是晚上七点过一点。
“你给他打过电话吗?”父亲又问。
大姑有些烦躁,她站起身:“谁知道啊!可能是公司事情多吧。我再去打个电话问一下,有什么破事!磨蹭到现在!真是的!”
大姑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饭厅。
“我们别管她,来……”
父亲举起了酒杯。
饭桌上的其他人都举起了酒杯。
“来,祝大家身体健康!诸事顺利!”父亲高声道。
所有人都大声回应:“身体健康!诸事顺利!”
二妈王银娣放下酒杯后,再问姑婆:“姑姑,你今年几岁?我看你好像跟梅琳希云她们差不多大。”
“虚岁二十一。”
“好年轻。让我们叫你姑姑,我觉得好别扭!”二妈笑道,“可以叫你名字吗?”
“银娣!”母亲喝道。
二妈吐吐舌头。
“姐姐,你叫她姑姑不觉得别扭?”
母亲白了二妈一眼:“没规矩!”
“姑姑,那你有没有定过亲?”二妈笑着地问。
姑婆露出尴尬的神情,摇摇头。
“哎哟,老爷,”二妈嚷开了,“看来除了梅琳和希云,你又有一个人要操心了!”
有时候,他觉得二妈的智商还不如梅琳。这也难怪,王家原来是开烟纸店的,她没上过学。当初母亲偶然路过那家店,替父亲买了包烟。银娣一身小短袄,笑眯眯地坐在柜台里面,母亲一眼就看上了她。随即就跟父亲商量讨她回来做妾。
有个年轻貌美又丰满的小妾谁会不喜欢?父亲当然求之不得。一个月后,王银娣就进了门。那时候,她十八岁,唯一会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阿泰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亲自把一个小妾迎进门。都说女人爱吃醋,可这一点在母亲身上,他半点也没看见。为此,大姑不知当面讥讽过母亲几次。
“还是银娣细心,”父亲笑道,“如果姑姑不介意,我也帮姑姑留意一下?”每次银娣说了什么傻话,父亲不是听之任之,就是推波助澜。
姑婆只是微笑,“我想还是先等安定下来再说。”
“听说你还有个哥哥?”二妈又问。
姑婆哥哥的房间被安排在楼上。听芳姑说,这位大少爷进屋没多久,就出门溜达去了。眼下也不知道他逛到哪儿去了。
“叔公为什么没来吃饭?”二妈问道。
“他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喜欢四处转转,否则他会觉得不舒服。”
“我听说他神经不太正常?”二妈又问。
母亲在旁边咳嗽提醒这没脑筋的二妈。
“是大姐说的。”二妈道。
姑婆倒也不生气。她一定经常听人这么评说她哥哥。
“他只是喜欢一个人待着,如果人多,他会犯头疼病。”姑婆心平气和地说。
“这种病我知道!”二妈瞪圆眼睛嚷道,“我二舅母就是这样的!她老说她头疼干不了活,后来家里找了个大仙来一看,原来有只鸡停在她脑袋上。你应该也找个大仙给他看看!”
姑婆笑起来。
“我哥哥不信这些。他小时候受的是西洋教育,我爹还专门请了个洋人教他。”
“那他会说洋文?”梅琳道。
姑婆点点头。“他留过洋,小时候教他的洋老师是西班牙人。后来,这个老师把他带到英国去了三年。所以他会说西班牙语和英语。”
梅琳露出崇拜的神情。
“原来叔公这么有本事!我真想见见他!爸,叫他来吃饭吧——”
梅琳哀求父亲。
“等会儿你就能见着他了!见了叔公别忘了叫人!”
“当然。”
这时,父亲注意到了坐在那里一声不吭的章焱,“令堂大人的身体最近好些了吗?”他问道。
“好些了。上次您介绍的西医去给她看过后,吃了点药片,现在好多了。已经不咳嗽了,吃饭也比过去多了。”章焱中规中矩地回答。
父亲欣慰地点头。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