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侍读(1 / 2)
冬月的天气越发的冷了,然而皇长子即将入文华殿的事情,却让京城中勋贵和文武官员的心都变的火热。
“女史,昨天下午奉恩候夫人带着世子进慈安宫了呢。”秋雨一边帮刘珍儿挽发,一边说着她的小消息。
这段时间,很多后宫嫔妃的家人都递牌子进来了,没想到奉恩候府也坐不住了,刘珍儿有点奇怪:“既然都带了世子过来,怎么不来长寿宫拜见?”
这些人进宫的目的,不就是盯着殿下的侍读的位置吗?居然不亲自来拜访殿下。
“女史,你是不知道。”秋雨压低了声音:“太后娘娘对奉恩候府并不亲厚,他们就是想要过来,怕太后都不会允。”
刘珍儿蓦然想起她看过的那本无名后宫史:“我记得太后娘娘的双亲俱是早逝,她有没有兄弟,这个奉恩候又是哪家?”
本朝惯例,封号‘奉恩’的一般是太后母族,封号‘承恩’的一般是皇后母族。
“据说是太后娘娘的伯父家,不过奴婢也不确定。”秋雨以前也是最底层的小宫女,虽然有几分机灵,但很多勋贵外戚的关系还是搞不清楚。
刘珍儿点头:“看样子奉恩候府的公子是不会成为殿下的侍读了,就是不知道承恩侯府什么时候入宫了。”
承恩侯府比众人预想的还要坐的住一些,第二日才进宫,当时皇长子正在给刘珍儿讲京城的勋贵关系。
“殿下,承恩侯夫人带着他府里的三公子进宫了。”来福带着满脸喜意进来禀报,以为会得到奖赏,没想到殿下的脸色却是一沉。
大殿里一下子就冷了下来,来福后背开始冒冷汗,原来殿下大病一场,连以前很敬慕的承恩侯府都厌弃了。
刘珍儿握住殿下攥紧的手,轻声道:“承恩侯夫人还要拜见太后娘娘,肯定还要一阵子才能过来,殿下你继续讲。”
“好,我们继续。”感受到手上温软,看着鲜活的珍儿,那些背叛过他们的人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赵永泽握住刘珍儿的手道:“就讲承恩侯府。”
来福感觉到大殿里的寒意一瞬间变成暖意,才有空擦了擦冷汗。又对着刘珍儿满脸感激的笑了一下,心想以后还是不抢那些传话的差事了,巴结好刘女史才是正经。
刘珍儿却没有留意到来福,她的注意力全在殿下要讲的内容上。
“承恩侯府是母后的母族,老承恩侯是母后的父亲,现任承恩侯是母后名义上的同胞兄长,也是我名义上的舅舅。”
“名义上?”刘珍儿心里有了几分猜测。
赵永泽的声音很平静:“据说外祖母刚刚产下的嫡子去世了,我那外祖父怕她哀伤过度,就将才出生的庶子抱到她膝下。”
“这不是‘以庶充嫡’?”刘珍儿记得这算是违了大庆的律法。
赵永泽的嘴角勾起了一丝讥讽的弧度:“外祖母终其一生都不敢确认现在的承恩侯是不是她的孩子,其他人又怎么会知道呢?”
那殿下是怎么知道的?刘珍儿想起殿下有些奇怪的苏醒方式,终究是没有问出口。
“承恩侯现在有一嫡五庶六个儿子,今天进宫的这个,就是他宠妾的儿子。”赵永泽又道。
拿庶子给皇长子做伴读?刘珍儿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勋贵和诗书传家的文臣不一样,文臣的后人多走的是科举之路,看的是能力,对于嫡庶不大看中;而勋贵传承的是爵位,看的是身份,嫡庶之间是天差地别的。
“殿下,承恩侯夫人到了。”有小太监进来通传。
赵永泽顿了一下,又继续把承恩侯府的人事说完,才吩咐道:“带她们进来。”
“臣妇罗姜氏叩见殿下。”打扮端庄的中年妇人一进门,就带着身旁的庶子行礼。
赵永泽端坐在上首,声音里辨不出情绪:“免礼。”
“谢殿下。”罗姜氏一丝不苟的完成了礼仪,才站了起来问道:“听说殿下的身体痊愈了,老爷甚是欣喜,托臣妇带了支百年的山参过来。
内侍接过山参,赵永泽说了一句:“承恩侯有心了。”
承恩侯夫人见皇长子态度生疏,心觉不妙,把庶子拉到身前:“这是子旭,子旭快拜见殿下。”
罗子旭见赵永泽一直没给笑脸,不敢放肆,老老实实的行了一个不太标准的礼。
“怎么把庶子带过来了?”赵永泽神色平淡的问道。
承恩侯夫人脸色一僵,又扯了一个笑脸道:“子旭和殿下是表兄弟,该多亲近亲近,他又一直念叨着您,臣妇便把他带进来给殿下做了伴。”
“夫人真是慈爱。”刘珍儿见殿下脸上越发浓厚的不耐,便接过话开口道:“只是世子没有念着殿下吗?”
一提起亲儿子,承恩侯夫人的脸更僵了:“丹儿也一直念着殿下,只是这些天生了重病,不能过来……”
“本宫还有要事,就先失陪了。”赵永泽不耐烦了,也不想珍儿在这家人身上多花时间,直接打断对话,就拉着刘珍儿往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