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1)(1 / 11)
【1.人生的博弈】
精彩的人生,是博弈的人生,而博弈的人生,总是要经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或大或小,因人而异,程度不同,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人们之所以喜欢冒险,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外部条件又不完全具备,于是便要赌一把、搏一下。简单说,就是因为某种诱惑而进行的有风险的尝试。
有人喜欢平静的生活,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他们喜欢那份安宁,喜欢按部就班,喜欢一成不变,喜欢习惯于某些程式化的东西而又乐在其中。这种向往充满着祥和、快乐,但对于这种说辞,我宁可相信是某些人在经历了人生坎坷后的生活感悟,是进行过几番冒险后心灵的暂时疲惫,而不是对冒险本身的完全否定。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比如年轻的时候,比如事业的上升期,人们大多是不喜欢平淡的,平淡的生活有如白开水,让他们觉得很乏味。他们更喜欢味道浓一些的咖啡或奶茶,所以他们喜欢刺激,喜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绝不会安于现状。这种欲望会促使他们走上冒险之路,因为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的路上也不只你一人在走。既然机会不只属于你,或者干脆都不偏向你,竞争就在所难免,你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做一些你并没有十分把握的事。这些事虽然具备一定的成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
同样是冒险,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人当断则断、毫不犹豫,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有人则要反复推敲、几度论证,最后才能下定决心。不管哪一种,他们最后确定要走的这条路,一定是艰辛而曲折的。
冒险其实就是赌博,赌注是自己的手段,以及尊严、金钱等,甚至还有身家性命。就看你冒的什么险,要达到什么目的了。不管赌博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都需要手段。有的人虽然愿意冒险,但并不愿意使用卑鄙手段。有的人则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拿来当作赌注。
刘邦给人的印象,要比项羽稳重。所以有人认为冒险的事只能属于项羽而非刘邦,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项羽是冒险家不假,刘邦其实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如假包换的大冒险家。只是二人的冒险方式不同而已。
刘邦骨子里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喝酒耍钱玩女人就不说了,给岳父送贺礼,这事也够玩闹的。那时刘邦还在当泗水亭长,岳父还不是岳父,是个外来避难的大户,刘邦送上一纸空帖:贺钱万。一分钱不花,便白吃白喝了一顿酒席,还被捧为贵宾,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岳父变成了真正的岳父。这虽说不是军事或政治上的冒险,也上不得什么台面,但却是刘邦胆识的一个体现,也是其性格的一个体现。他不拘泥于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生活上的玩世不恭,这样的性格本身就富于挑战性,富于冒险性。
刘邦比较大的冒险行动,一共有过五次:
一是放走徙人。这大概是刘邦人生中第一次比较大的冒险,为此他丢掉了令无数人艳羡的铁饭碗。泗水亭长,不过是个撑不死饿不着的小差事,就像现在最基层的那些小公务员,工资不高,奖金没有,但如果省着点的话,还能勉强养家糊口。就这些,在老百姓眼里那还是挺风光的,用他们的话说,动动嘴就把钱挣了,不用起早贪黑,不用汗珠子摔八瓣儿。刘邦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上班打打哈哈儿、喝点闲酒、吓唬吓唬老百姓,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添点农具添头牛,每天两点一线,日子倒也惬意。可惜,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因为一次公差而泡汤了。
当时刘邦押解徙人去咸阳务工,结果路上看得不紧,跑了不少,这是刘邦的失职。那时大秦律又相当严苛,刘邦怕被追究责任,于是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这些人全放了,顺便也就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亭长也不当了,干脆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这勇气比之现在敢于砸掉铁饭碗下海的人也不在其下。这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即便现在,我国经济环境如此之好,每年八九个点地飞速前进,你让一个公务员选择放弃铁饭碗去经商,也是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二是布兵函谷关。布兵函谷关,应该说是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入关的顺利超出了他的预期,而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关中王的位置非他莫属,所以他听从了属下的建议,将关口封死,俨然成为了关中王。但此举无疑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还险些与项羽兵戈相见。成为项羽的敌人,应该说刘邦是绝对没有想到的,纯属意外。但此举就是没有项羽的动怒,也会招来其他诸侯的不满,只不过项羽是作为一个代表率先站了出来而已。你守住关口,就是对其他诸侯的一种排斥,是山头主义,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你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幸运的是,刘邦最后借着项伯,终于摆脱了这个困境。后来他再公开对抗项羽时,就学得乖多了,号召诸侯一同反对项羽,争取大多数,尽量拉拢项羽一方的势力为己所用。
三是还定三秦。这是刘邦向项羽权威挑战的开始。当时项羽被田荣拖住,分身乏术,刘邦感到机会来了,便趁机夺回了他梦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