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量·鸿门宴疑云(5 / 8)
的灭顶之灾,也让刘邦认识到,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在今后的发展中,刘邦会吸取这次教训,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他绝不会公然和项羽作对。
【5.鸿门宴中的情感冲突】
尽管鸿门宴是一次偶然的吃喝,但是因为有前期铺垫、中期插曲、后期突变,剧情张力十足,还是让它的过程显得有些复杂。复杂主要表现在刘、项二人内心情感的起伏上。
刘邦有四次情感起伏:
先是,赴宴前心里打鼓。刘邦对自己的行为无意识,没想到开罪了项羽,所以当项伯把后果的严重性告诉他时,他会大吃一惊。虽然最后刘邦做通了项伯的工作,也收编了项伯,但他不知道项伯回去会和项羽怎样汇报,项羽听后又会作何反应。所以他心里没底,估计是夜辗转反侧、整晚失眠。
接着,见项羽后变得坦然。第二天,刘邦一见项羽,便来了个先声夺人,先入为主,老远就打招呼抱拳行礼,然后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通‘隙’,隔阂、嫌怨)。”说我们都是反秦斗士,你在黄河以北拼搏,我在黄河以南战斗,目标一样,任务不同,没成想我先打入关中,这才能和您在这里见面。现在居然有小人作梗,让你对我有了意见。刘邦这话说完,一定会叹上一口气,以示:世间多小人,君子很无奈。
如此一说,项羽反倒感觉不好意思了。而且他昨晚已答应项伯,要善待刘邦,这本来就是一场误会。于是,项羽对刘邦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都是你那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你的人都那样说,我能往好里想吗,瞧你用的那人,项羽把自己摘了个干净。项羽既然推脱责任,自然是对刘邦信任有加了。所以刘邦心里的石头也算落地了。
然后,项庄舞剑,故作镇静。项羽的危机解除,于是双方分宾主落座。参加这次宴会的主方人员有:项羽、范增、项伯,客方则是刘邦、张良,刘邦的保镖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则在帐外等候,或者另有工作餐招待,没资格入内。五人谈天说地,气氛极其融洽。
这里面唯一看刘邦不顺眼的,就是范增,他一心想除掉刘邦,便给项羽使眼色,“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挤眉弄眼加撇嘴,还拿“玉玦”暗示项羽,让他赶紧“玉决”,项羽则“默然不应”,跟没看见一样。有人说项羽糊涂,不明所以,这是错误的。项羽不可能看不见,也不可能不知道范增的意思,只是他现在已完全把刘邦当作了自己人。而且前面说过,项羽内心根本就不想杀刘邦,所以范增再怎么费劲也是徒劳。
范增没办法,于是出去找项庄,让项庄舞剑助兴,趁机刺杀刘邦。项庄得令、进帐、行礼,“请以剑舞”,然后拔剑起舞,并伺机接近刘邦。此时刘邦是很尴尬的,他根本没心情欣赏剑舞,项庄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剑锋冒着寒气,步步紧逼,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滋味很难受。幸好亲家公项伯也看出门道来了,也起身拔剑起舞,和项庄对耍起来。耍也不是单纯的耍,而是“常以身翼蔽沛公”,将身子挡在刘邦前面,让项庄无从下手。要说这亲家公也不容易,叔叔辈的人,还和侄子在那儿舞来耍去,也真够难为他的。见亲家公如此仗义,刘邦稍稍心安。
最后,惊魂落定,尿遁而逃。张良见势不妙,出去给樊哙烧了一把火,说里面很危险,“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一着急,不由分说,带着剑和盾就闯了进去。樊哙闯宴后,转移了项羽和范增的注意力,这时刘邦便“起如厕”,借机说酒水喝多了,要上厕所,“因招樊哙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刘邦这一泡尿尿出了四十里地,骑着马一通狂奔,等回到灞上军营,这才惊魂落定,长出了一口气。
对项羽来说,期间也有四次情感的起伏:先是,见到刘邦主动赔罪,心里有些内疚。项羽是个直爽的汉子,还有些霸道,但他那种霸道是王者的霸道,是在两军阵前的霸道,并不就是不讲理的蛮横,这点一定要有所区别。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真性情的人,一方面展现的是坚持和执拗,一方面也会表现出他们的虚心和坦诚。这样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一旦他们觉得自己错了,就会坦然承认,绝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项羽告诉刘邦是曹无伤出卖了他,既是内疚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坦率,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且,项羽既然觉得是误会了刘邦,自然会瞧不上挑起是非的曹无伤,把他抬出来也无所谓。
接着,真心设宴款待,想把刘邦收编。设宴是临时起意,也是人之常情,虽然没什么充分准备,但项羽也不是简单地留下刘邦吃顿饭,而是想和刘邦叙叙旧,并进一步拉近关系,将其收于麾下。范增想杀刘邦,多次挤眉弄眼,项羽再傻也不会看不出来,但他没作理会,态度十分明确:就是把刘邦当朋友了。而后项庄舞剑,项羽并不知道是范增的授意,所以欣然允诺,光喝酒也没意思,也该来点助兴节目。后来项庄舞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