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诗书复何罪(3 / 6)
,你此后可以安心待在平城了吧?」
陆寄风沉默不语,不料拓跋焘接着说道:
「石室已破,形同虚设,魏国宗室之秘也随之灰飞烟灭!谅你有解救武威的功劳,朕不计你盗玺之罪,今后你便随侍朕的左右,与朕同享江山。他日你便能衣锦还乡,与武威共同荣华终生,朕绝不负卿。」
陆寄风没想到拓跋焘竟已什么都知道了,不禁大惊,怔怔地看向拓跋焘:
「万岁……您怎知……石室已毁?」
拓跋焘笑了一声,道:「不只是石室,朕还已得了长生之法,今后将与天地同寿!陆寄风,你以为朕只是掌握了人间权柄,不得通天吗?」
陆寄风更是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拓跋焘突然便一把抓住陆寄风的手,靠近陆寄风,低声冷笑道:
「陆卿竟有不死之身,却隐瞒于朕!若是朕早得知,又何须大费周章,苦苦外求!」
见陆寄风那怔忡不语的样子,拓跋焘哈哈一笑,放开了他,道:「难怪你对世间权势不放在眼里,原来在你心里,朕不过一介凡夫,与你不可同日而语!」
陆寄风忙道:「万岁您误会了,微臣从来没有如此想法!长生之术于凡人是得,于微臣却是失,更遑论以此自矜自傲!」
拓跋焘从鼻中哼了口气,道:「是吗?」显然完全不信。
陆寄风既忧且疑,道:「万岁为何突然有长生之法?这是违反天地造化的事,其间必有诡诈,还请万岁三思……」
拓跋焘剑眉一扬,傲然道:「这会有什么诡诈?难道陆卿不愿与朕千秋万岁?」
「不,而是这……」陆寄风已不知该说什么了。
拓跋焘道:「国师教朕持诵诫、建香火,并依法斋炼,假以时日则长生可克!道法自然,人能与天地同寿,有什么可怪的?」说着,拓跋焘拍着陆寄风的背,笑道:「这世上从此只有朕与爱卿能得长生,造化虽异,而殊途同归,今后朕不只掌握人间至权,还能与天地同寿,成为真正的万岁!陆卿应为朕欢喜才是呀!哈哈哈哈……」
在拓跋焘的笑声中,陆寄风百思不解。拓跋焘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出乎陆寄风的预料,但陆寄风很清楚:拓跋焘绝不会告诉他自己究竟得了什么机缘,追问也无益,因此陆寄风只能忍耐着继续待在魏廷,找机会一探究竟。
魏国已征服北凉,朝廷留在北凉国内继续讨平余孽,并重置官衔,以及迁徙数万户至平城,这一路又不知是多少人家的离乡背井,生离死别。
回到平城之后,拓跋焘首要之务竟不是处理政务,而是前往天坛,只带了少数近臣,斋戒沐浴之后,才毕恭毕敬地驱驾前去天师道场。原来拓跋焘此次灭凉,据称是得到天师的法力所庇佑,才能不战而胜。而战事如此顺利,怎不让拓跋焘对天师的威力更加信服?因此,御驾东返之后,拓跋焘便急急赶往天师道场,向天师禀报这次的大捷。
道场之上云烟缭绕,拓跋焘与群臣跪拜在坛下,静心祈待国师传达仙意。天坛空旷高远,冷风白云飘过身侧,如接天地。
寇谦之与拓跋焘等君臣依尊卑序位已定,寇谦之才禀道:「天师授书予臣,告曰: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
拓跋焘大喜,道:「天师不但佑朕先得西域十六国归顺,更将凉州赐予朕,有天师的加持,宋已如朕囊中之物!朕一定依天命而行,登坛受箓,永为道教真君!」
拓跋齐显然一脸无法接受这种说法,但也不能当众指责拓跋焘,只得隐忍。随侍在侧的太子拓跋晃却忍不住开口道:
「圣上召抚西域诸国,是由于陆寄风陆将军宣扬国威于远域;灭北凉,是由于崔司徒及众将士谋略武功,与神意何涉!」
拓跋焘脸色一沉,正欲动怒,不料崔浩却道:「太子年幼,思虑浅短,因此只见到表象。事实上皇上能一统北方,确实是天师的庇佑!臣窃观天文,见日德笼罩天下,太白在西,主恩刑行于西方,就是天师的通天神能,令天象变异之故也!」
陆寄风听得傻眼,没想到崔浩这样有智慧的人,竟会说出这等奇怪的话。但拓跋焘听了却很受用。
太子拓跋晃忍不住反驳道:「司徒大人,儒教以德治天下,敬鬼神而远之,司徒大人应以治国之道事主,为何竟说出如此妖谶之语?」
拓跋齐见拓跋焘隐隐有怒色,忙打圆场道:「圣上顺天应人,本应得天所佑,这又有何可怪?」
拓跋焘这才脸色稍平,笑着站起身,望向远方一座高塔,只见那高塔高逾百丈,几乎接至天际,极为壮观。拓跋焘指着那座极高的庙塔,对寇谦之笑道:
「国师您看,天师要朕在静轮宫受箓登基,朕必然加派人手,就算倾国之力,也要尽快完工!」
陆寄风这才恍然,原来自己神智不清之时所闯的高楼,便是兴建中的静轮宫!陆寄风略一沉思,更想通拓跋焘为何知道了这么多,这绝对是静轮宫中那位一出手就差点把陆寄风给打死的神秘人物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