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缠人(2 / 3)
对研究崇祯官窑瓷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于是,孟子涛仔细打量,并没有发现问题,便向老板询价。
老板刚才看起来一直在看书,实际也时不时观察孟子涛,见孟子涛挑选了一件残器,知道他八成是个内行,并没有胡乱开价。
孟子涛象征性地还了价,就买了下来。
等老板打包的时候,孟子涛便问起古玩市场的生意。
老板摇了摇头:“哎,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我这店下个月就准备关门了,没办法,来温陵做古玩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却没赚到几个钱。”
“这里的生意难做吗?”孟子涛好奇地问道。
老板如实说道:“相当难做,这边好的收藏品基本都在一些民间大收藏家手中,不过他们很少与外界交流,藏品主要会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流转,普通藏家很难看到,更不用说流入市场,这也是这边古玩市场不发达的一大原因。”
孟子涛说:“原本我还想收一两件能入得眼的,看来可能性不大喽。”
老板闻言便问道:“小兄弟对东西的价位有没有要求?”
孟子涛说:“只要是精品,我照单全收。”
老板马上便说道:“如果信的过我,可以在这里等一下,我可以让人送几件好东西过来。”
这正合孟子涛心意,便一口答应下来。
老板去打了个电话,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就见一位皮肤黝黑,身上还沾着一些海腥味的中年男子,手里拎着几件东西过来了。
老板给双方做了介绍,男子叫杨小坡,至于他的职业以及他拿来的东西的来历,老板并没有提起。
孟子涛刚看到盒子里的器物,便开口问道:“这是海捞瓷?”
见孟子涛这么问,老板不由问道:“你对海捞瓷有忌讳吗?”
杨小坡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什么好忌讳的,我们也是拿命从海底捞上来的,又不偷又不抢,能有什么关系?说起来国家也真是的,你捞合法,我捞就不合法?外国人捞你不管,咱们国家的人捞你反倒要抓人,哪有这种道理?”
“老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谁听说过从大海里捞上来的东西要交公?不交还要坐牢,这不是欺负老百姓吗?”
孟子涛看他说的,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心里觉得有些好笑,又问道:“那你了解文物法吗?”
杨小坡不屑地说:“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国家肯定站在自己一边哪!假如让我们老百姓定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真是的,不是偷的抢的,花力气从海里捞的,犯哪门子法?”
在普通人眼里,这话确实在理,不过法律是这么定的,自然有这么定的理由,孟子涛也不想跟他啰嗦,也犯不着跟他解释什么,况且,解释了他也不会听。
杨小坡接着说道:“我说,你要是觉得犯忌讳,那东西我就都拿回去,卖给谁不是卖啊。”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我先看看再说吧。”
杨小坡带来的东西,除了一件是青铜器之外,剩下的都是瓷器,每件都是精品之作,甚至其中还有一件清代无款官窑瓷器。
可能有些人觉得奇怪,怎么清代还有无款官窑瓷器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除了清早期一些特殊情况外,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总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御窑厂一再烧窑实验,直至烧造出满意的绝佳式样为止,因而这个时期有些无款器物是奉旨不加款识的。
同时,这也与皇帝比较迷信有关。据传康熙帝怕太监将官窑瓷器打碎,寓意不吉利,唯恐自己的江山不保,因此要求烧制的瓷器不落本朝款或不落款。
还有一种情况是仿前代瓷器,如宋瓷、明瓷,倘若原件无款,仿制出来的瓷器自然也就不会带款。而模仿宋明经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再者,从存世官窑瓷器来看,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是不署款的。
而且,这类无款官窑瓷器在最近几年的拍卖会上,成交价格有着一些不俗的表现,因为它们与同一时期的有款瓷器相比,存世量更少,反而弥足珍贵。
杨小坡带来的这件无款官窑瓷器,是一件青花斗笠碗,此器布局严谨,画意流畅生动,笔触细腻,青花发色翠蓝浓艳,衬以如雪釉地,孟子涛从方方面面来判断,应该是一件康熙仿宣德的作品,而且是件精品之作,价值很高。
正当孟子涛仔细观察着手里瓷器时,就见从外面又走进来一位中年男子。
杨小坡一看到这人,立马怒发冲冠:“木梦林,你怎么就阴魂不散呢!”
木梦林大大咧咧地在孟子涛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只要你能还钱,我肯定不会再跟着你。”
杨小坡骂道:“玛的,这事还没王法了,再说一遍,我只是见证人,跟你们之间的事情完全没关系,他们欠钱你找他们要去,你找我要,根本就不可能,想都别想!”
木梦林说:“当初要不是看在你杨小坡的面子上,我能借钱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