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入避难所(2 / 3)
般使用的电脑也是微软的系统,可能为了方便,整个***作系统倒是和微软有很多相似之处,李良用起来也不感觉费力。
李良不断的***着各种不同的图标,其中大多数图标都是对整个基地运转情况的监控软件。从这些数据中,李良发现,这个基地同样是拥有小型核电厂的,所以最为重要的电力倒是非常的充足。
李良看着一个像是一般笔记本电源选项的东西,慢慢的将鼠标移动了上去,顿时一排数据出现了。
电力剩余百分之六十二,预计可持续时间为两年。
“两年?那岂不是说这个基地如果电力最充足的时候,可以整整持续三年时间?”李良暗自感慨这个基地的厉害,恐怕比九号基地还要先进不少啊。当然,这个基地的建筑年代肯定很是久远,因为整个基地的建筑风格都不是很人性化,与九号基地那种连酒吧,士兵娱乐室都规划的建设出来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粗糙的土坯房了。
“不过,这里建设的好像更加实用一些啊。”李良在浏览了大部分信息后,由衷的这样说道,刚才的犹豫不决也减少了很多,毕竟现在整个基地都归自己了,无论刚才发生的事情有多么离奇,结果总是好的,这对于李良来说就足够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李良当时就把担心放在了一边,不断的研究起控制室来。通过几个小时的研究,李良终于大略的弄清楚了整个基地的底细。
与李良的猜测差不多,这里确实是当年国家大力建设的三座末日避难所其中的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里就开始秘密施工了。整个工程的用时是三个基地中最多的,因为身处大兴安岭身处,大量的工作都必须由人工完成。据说,所有的水泥都是一袋一袋由士兵们背进来的!可想而知,整个工程要耗费多么大的人力物力。
工程全部由一只军队完成,所有的士兵都签订了保密条款,如果他们泄露出去一点这里的信息,他们都会被处以极刑。
但是,随着一代伟人的故去,高层们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香港以及澳门的和平解决,让高层们看到了和平磋商的意义和希望。同时,被实用主义想法充斥了脑袋的高层们也认为如此耗时费力的建造三个毫无意义的基地是劳民伤财的。最重要的是,这三个末世避难所防范的还是核战争以及发生大规模核战争后的核冬天。当高层们认为华夏的话语权正在快速提升,经济快速发展时,还在继续老生常谈核冬天实在是危言耸听,就停止了继续的投资。
沈阳避难所被北方工业征用,从事军事武器研究及制造工作。内蒙古的那个基地则被修建的更加生活化,作为国家高层的核避难所。这么安排,其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在世界上任何领导人的眼睛里,如果真的发生末日型的灾难,普通人都是可以被抛弃的,所以避难所有一个就足够了。
但是,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大兴安岭避难所了,本来得天独厚的位置现在也成了鸡肋一般的存在。当华夏的战略重点南移,东北成为了战争的大后方时,建设在这里的避难所用来当军事基地都是浪费。最后在少数高层的商讨下,终于决定废物利用,让这个基地变相的当做一个核电站来使用,虽然这里产生的电能除了自给自足外,只能输送到附近的少数地区,但是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最后,又是因为一种概念型武器的研发,这里再次被军方征用,不过来到这里的并不是驻军,只是一个研究团队。
春去秋来,这一研究就是十多年的时间,直到这里出现了一次重大事故为止……
系统里的记录到此为止了,这让李良产生了一种被悬在半空中的感觉,非常的难受。李良非常想知道这里提到的重大事故,指的是什么。也许,这对于自己找到这里的秘密和了解刚才发现的神秘事件会有帮助呢。
李良无奈的滚动着鼠标,感觉系统里的报告信息肯定是被高层人为删掉了,要不然一份报告是不可能写到一半就封笔的。
“真有故事啊,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令普通人永远想不到的事情。谁能想到,在自己的父母还在因为工作烦恼,孩子没考上好中学忧心时,大兴安岭里却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李良沉思着,感觉随着自己接触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这个世界的神秘事件好像也越来越多了似的。
当然,也许地下二层会有更多的消息出现,但是李良现在却没有想要快速进入第二层的意思,他觉得还是先把好处捞到手一些的好,而且报告上说这里曾经佛发生了重大事故,那很可能就是发生在地下二层的,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前,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
放下这个讲了一半的故事,李良重新把目光盯在了物资上,而且是地下一层的物资上。
地下一层,其实就是地面和地下二层的中转站,也是个物资的集散地。但是最近人类在这里的活动时间还是在五年前,李良很确定所有的普通物资已经不能用了。尤其是食物,除了保质期特别长的军用压缩饼干,其他所有食物,包括米面之类的东西肯定已经全部变质了。除了食物,这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