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5 / 10)
意看见的事情,他曾预想过各种方案,假设过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预演过各种处理措施。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想到过,在指标珍贵如命的时刻,也可能会出现互相排斥和挤兑的情况——这艘小船委实过于拥挤了,每落水一个,船上的人就会多一分安全。在关系到前程的非常时刻,他能想象出大家内心的浮躁,能理解大家的情绪。但是,七中队的学员都是清楚的,韩副主任是最讨厌匿名信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共产党员光明磊落,大丈夫敢作敢为,有意见或者反映事实,完全应该通过正常渠道,这种鬼祟卑琐的作法,实在同军人尤其是军官应有的秉性相去甚远。
然而,还是有人冒韩副主任之大不韪,写了匿名信,把自己多一份安全的可能建立在别人彻底没了安全的基础之上。这个行为在韩陌阡的眼里,差不多类同于贪生怕死。
除了厌恶,韩陌阡当然也必须重视匿名信所反映的内容。
在军事词典里,色盲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条,对于色彩的分辨迟钝,勘查地形是要受影响的,沙盘作业和图上作业也有困难。按照军官体格标准,色盲患者是不可以成为指挥员的。这个常识韩陌阡当然清楚。但问题总有正反两个方面,在现职干部中,也有不少人是色盲,就像入伍时检查身体并非铁板一块无懈可击一样,在提干体检时,也有不少窍门可以蒙混过关。提干之后改行搞后勤搞政工或在机关担任案头文牍工作,可以说大有人在。作为一个原则性和责任感都十分严肃的政工首长,韩陌阡不提倡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他最不提倡的,还是写匿名信。
眼下,韩陌阡没有急于考虑怎么处理常双群的问题,而将精力集中于判断这封匿名信的作者。七中队学员的字迹他多半都熟,既然是匿名信,势必要对自己的字迹进行歪曲,但这封信不像是左手写的,伪造的痕迹也不是太明显,基本上还是流畅的。
六
韩陌阡在阅览众人档案的时候,从他们的入伍登记表、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一路琢磨过来,重点研究了他们早期的字迹结构、笔画轻重、习惯性修饰等等特征,与匿名信相互对照,居然没有发现太多的蛛丝马迹,这就使韩副主任感到很奇怪了。
韩陌阡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了一个中午,终于恍有所悟。
当天下午,常双群再一次被叫到了韩副主任的办公室。
常双群,男,某某某某年3月出生,某某某某年3月入伍,同年11月入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
家庭出身:贫农。
本人成份:学生。
高中文化。
籍贯:某某省肥西县三河乡。
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在某某某某年11月军区炮兵专业竞赛中获个人全能第一,所带班获综合成绩第三。某某某某年某月考入W军区炮兵教导大队预提干部速成培训队。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父亲:常自建,三河乡水泥厂工人,政治面貌:群众,革命残废军人。
母亲:刘德兰,家庭妇女。政治面貌:群众……
常双群走进韩陌阡办公室的时候,韩副主任一如既往地冷静,办公桌上放着一杯清茶,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落进来,茶杯上一缕氤氲袅袅升腾。
韩副主任让常双群看了这封信。在常双群看信的时候,韩副主任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常双群的表情。
常双群看完之后,并不吃惊,淡淡一笑说:“信中反映的是事实,我的眼睛确实出了问题。”
韩陌阡依然面无表情,问道:“你估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谁平时跟你有矛盾?”
常双群说:“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这件事情恐怕跟个人恩怨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提干指标紧张,减少竞争对手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可以理解的。”
韩陌阡用一种锐利的目光看着常双群说:“我要你回答的问题是,凭你自己的感觉,谁写这封信的可能性较大?”
常双群说:“我跟同学们相处都很好,我不能乱猜疑。”
“哦……”韩陌阡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面,倏然站起来,勃然变色:“你不能乱猜疑,组织上就能乱猜疑啦?常双群你简直胡闹,你还嫌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轻松了是不是?还来制造混乱?自己写自己的匿名信,亏你能想得出来。”
常双群吃了一惊,定定神之后,苦苦一笑说:“韩副主任明察秋毫,这信确实……是我写的。”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知道韩副主任对我的情况早就了若指掌,韩副主任对我的爱护我是明白的。原先我也想坚持下去,等定级之后想办法改行搞政工或者其他……”
韩陌阡打断了他的话,说:“什么了若指掌?我什么也不知道。我需要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难道不可以当面说吗?你这样做,让我对你的全体同学都猜疑了一阵子,也把大家都蔑视了一阵子。”
常双群怔怔地看着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