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章 绝境(1 / 3)
更新时间:2012-5-31 21:05:21 字数:4111
罗刚是供销系统典型的困难户,所住的房屋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式旧房,总面积最多不过四十多平方米。两间住房中间被隔开,形成一间卧室和一间客房。厨房还是后来利用房屋后面靠坎的空地搭建起来的,地方狭窄,最多也不过七,八个平方米的样子。
房屋年久失修,石灰浆粉刷的墙面到处都出现了裂缝,裂缝较宽的地方能容纳下一根筷子。有的墙面石灰浆,由于时间较长,已经由原来白色变成了暗黄色。石灰浆干裂后,不断脱落,露出裸体砖块。水泥拌沙卵石地面,由于常年脚步摩擦,加上拖把洗刷,早已经露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卵石。房顶上老式瓦面上,由于日晒雨淋,已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有几处瓦片已经烂掉。下雨时,屋里有点漏水。罗刚没有办法,只好用磁脸盆和塑料水桶接水。
罗刚夫妻两人住在这样的陈旧房屋,知道单位条件不好困难多,所以从来不向领导提出来维修房屋。有一次春节前夕,还是单位领导去罗刚家里拜年,主动提出来要想办法替他帮房屋维修一下。后来因为单位经费紧张,罗刚房屋维修的事情也就拖了下来。
前两年,县里照顾老革命,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统一修建了一栋新房给老干部住。按照各方面的条件要求,准备给罗刚分配一套。消息传到罗刚耳朵,他听了十分高兴。感到组织上没有忘记他,领导时时刻刻在关心他。
腾里格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很高兴,他觉得罗刚是抗美援朝立功受勋回来的人,应该享受这种待遇。几十年来,罗刚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享受留他人。这次,就是轮也轮着他了。腾里格把这个消息告诉罗刚的妻子,罗刚妻子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便轻声问丈夫是不是真的。
罗刚见妻子喜滋滋的,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嘴上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见丈夫默认以后,妻子心里在编织自己的美好前景。她心里想,如果分了新房,现在又还清了账。等过几年以后,想办法存点钱。买一套像样餐桌,沙发和茶具。别人上家里来做客,丈夫和自己脸上也有光。平日,腾里格到家里来与丈夫坐在沙发上闲谈或者坐在桌前饮酒,也像个老革命的样子。免得别人说自己这个家太窝囊,太寒酸。到时候,也可以把外岁女接回来。帮女儿带一带小孩,小孩读书,可以接送到学校。两口子享受天伦之乐,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罗刚也在一边盘算,等有了新房以后,想办法把战友都请到家里聚一聚,叙叙旧情交流一下感情,那是何等快乐的事呵。
那几天腾里格没有事情,几乎天天都在罗刚家里,与老战友聊天。听了罗刚的想法,心里格外高兴。他主动的对罗刚说,以后,要想办法多联系一下老战友。经常来往走动互通情况,为县里经济发展提提建议,出出主意何乐而不为。
罗刚十分赞同腾里格的想法,觉得像他们这些老同志,每年能够统一组织开展一两次集体活动为宜。发挥自己的余热,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两个老战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老同志的美好明天,描绘了一副绚丽的画卷。
过了几天,罗刚得知一位在一个供销系统工作的抗美援朝老战友患病住院,邀上腾里格一道去医院看望他。探视中,罗刚听到一件事情。那位老战友自己多病,原来单位的任务承包以后完不成,已经有半年没发工资了。其爱人双目失明,两个女儿都在企业,下岗以后无事可做。老两口靠大女儿替一家餐馆洗碗,打扫卫生,挣钱照顾生活。自己没有房屋,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里。罗刚十分同情他的处境,安慰他安心治疗尽快养好病。
回来以后,罗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妻子见他睡不着觉,问他在想什么,牵挂谁呢?罗刚把看望病人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并且讲出自己的想法。他想把即将分给自己的一套新房,分给那位比自己困难的战友。
妻子听了心里不高兴,顶了丈夫一句:“就你会做好人。”
罗刚耐心的向妻子解释:“人家也是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家里困难比自己大。”
妻子气恼的回答说:“你只考虑别人,从来不为自己想一想,不为这个家想一想。”
罗刚正欲说什么,有人在敲门。
妻子起身去开门,见是腾里格,便说:“你来的正好,给评一评理。”
腾里格一边走进门,一边问:“什么事呀?”
罗刚见是腾里格,笑着回答:“来,坐一坐。”
腾里格见老战友没有正面回答自己,又问了一句:“你惹嫂子生气了?”
罗刚面带微笑,解释说:“那天,我们两人去医院看生病的老战友,他家里比我们困难得多。又没有房屋,天天在两个女儿家里轮流住宿,实在太可怜了。”
妻子接腔对腾里格说:“你罗大哥要将自己分配的新房,让给他住。”
腾里格知道罗刚又在做好事,有些生气,说: